第4章 周海婴之父鲁迅:近代儿童教育大师

A+ A-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鲁迅的诗句,让人看到了他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另一面。他中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为周海婴日后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孩子这个方面,鲁迅很值得今天的家长学习。著名社会活动家、诗人柳亚子曾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1952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现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曾任全国人大第四、五、六、七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等职。代表作品有《我与鲁迅七十年》、《鲁迅家庭大相簿》。??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伟大的教育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坟》、《热风》、《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故事新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其中《孔乙己》、《阿Q正传》等许多作品为大家所传诵。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鲁迅不仅非常喜爱孩子,而且更懂得理解孩子,重视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鲁迅认为,要教育孩子,首先必须理解孩子。

  有一天,鲁迅在家请朋友吃饭,桌上有一盘鱼丸子,海婴的面前也有一小碟,他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说鱼丸子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很新鲜,以为是海婴瞎说,就不去理他。

  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

  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要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海婴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才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就对理工方面的知识有兴趣,就买了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给海婴。小海婴如获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就好像是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

  有一次,鲁迅的好友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凝)夫妇送给海婴一套苏联产的儿童玩具,是一种类似积木的铁制玩具,有上百个金属零件,可以组装出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小到简单的翘翘板,大到复杂的起重机、飞机等。

  瞿秋白的夫人还用娟秀的笔体,在玩具盒上写明玩具的所有零部件,以及如何玩法。鲁迅就慎重地告诉小海婴:“这是何叔叔、何叔母从苏联带给你的,你可要格外爱惜。”

  小海婴从此迷上了“积铁”,常常一玩就是半天。从玩“积铁”开始,他迷上了理工技术,以至于小小年纪就能拆钟表、修锁、装矿石收音机了。

  后来,海婴长大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南洋无线电工专业学校,从此走上了专修物理科学的道路。

  在今天,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的父母大有人在,要知道,这样的父母是没有童心的父母,尽管他们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却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在家里打开电视机,父母最想看电视连续剧,而孩子的最爱却是卡通片,但是,这时如果父母与孩子不协调各自的情趣,父母不做妥协让步的话,那么,就很可能难以利用卡通片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对他进行相应的教育了。

  一场大雪后,孩子想和小朋友去打雪仗,可是妈妈怕孩子冻坏了,就不让他出去,把他关在屋子里。任凭孩子苦苦哀求:“妈妈,你就让我玩一会儿吧,我玩一会儿就回来。”可是妈妈却说:“外面天气太冷了,会着凉感冒的。他们都比你大,会欺负你。你有这么多的玩具,在家自己玩多好啊!”孩子委屈地哭了,他想:这么一个小天地怎么能与小伙伴打雪仗相比呢?这也是父母不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典型例子。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敏感的,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他,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有自己的思想。父母除了满足孩子日常的生活需要外,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理解,要努力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不同的方法引导他,以便能够让他更加健康地成长。

  教子点睛:

  作为父母,只要真正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童心和童趣,并以此心境为出发点去接触孩子、理解孩子,就一定会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会找到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

  倾注全部的爱

  1932年,鲁迅写了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於菟”是古代楚国方言,指的是老虎。这首诗用“於菟”也懂得爱子作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这首诗意在期望海婴能成为虎虎有生气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零点至凌晨两点,他一定要轻轻地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如果孩子蹬掉了棉被,他就细心地替他盖好。

  孩子睡足之后,鲁迅就逗他玩;孩子倦了,鲁迅就把他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孩子送入梦乡。孩子病了,鲁迅更是整夜守护。正如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所说:“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以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海婴去观看。

  有一天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而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鲁迅就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大哭了一场。鲁迅知道海婴很难过,第二天就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另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

  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鲁迅这样写道:“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说的就是这件事。这件事给海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作为人之父,鲁迅深爱他的儿子。他在写给母亲等家人和朋友的信中,就这样别有情趣地谈及儿子——

  “……海婴是够活泼的了,他在家里每天都要闯一两场祸,阴历年底,幼稚园要放两礼拜假,家里的人都在发愁。”

  “但有时是肯听话,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他只怕男一个人,但又说,男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海婴胖了许多,比去年又长了一寸光景……”

  “他大约已认识了二百字,曾对男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了,只要问我就是。”

  “……真无怪男的头发要花白了。一切朋友和同学,孩子都已二十岁上下,海婴每一看见,知道他是男朋友的儿子,便奇怪的问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大呢?”

  “先前有男的朋友送他一辆三轮脚踏车,早已骑破,现在正闹着要买两轮的,大约春假一到,又非报效他十多块钱不可了。”

  “海婴很好,……冬天胖了一下,近来又瘦长起来了。大约孩子是春天长起来,长的时候,就要瘦的。”

  “海婴已以第一名在幼稚园毕业,其实不过‘山中无好汉糊粉称霸王’而已。”

  在今天读到这样温暖的文字,仍然会让我们感动,唤起了我们与父母与孩子之间许多温馨的回忆。

  对鲁迅来说,只要他回到家里,回到妻儿身旁,回到日常生活中间,就会感到一种少有的轻松和自适。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鲁迅,一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鲁迅。鲁迅对孩子的爱,有深刻的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出自于人的天性的爱。

  有人说:“哪里有伟大的爱,哪里就有奇迹出现。”是的,爱是人类的恒久不变的美德。父母要学会把爱当作强大的道德力量来感染孩子、教育孩子,这应该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子点睛:

  当代父母应该向鲁迅先生那样,对孩子倾注全部的爱:要给孩子树立爱的榜样,要用全部的爱来感染孩子,教育孩子。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对孩子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因为没有这种爱,当然就谈不上教育,也就不可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每一位父母都要学做学习型父母,这样才会把全部爱真正倾注给孩子。

  

  耐心回答孩子的提问

  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格外重视,哪怕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父母都一定要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

  鲁迅曾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

  他认为,孩子天真活泼,喜欢游戏,天性爱美,对孩子要循循善诱,注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所以,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有一天,海婴问鲁迅:“爸爸,侬是谁养出来的?”鲁迅回答说:“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到从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海婴随即又问。鲁迅便告诉海婴:“这要追索到物种起源的问题,是从子——单细胞——来的。”

  但海婴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个问题靠几句话的回答是解决不了的了,即使再往下说,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也不会理解的。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失望,鲁迅还是耐心地给孩子说:“等你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但是,在今天比较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怎样培养孩子存在一定的偏见,这样的父母总是武断地认为孩子整天读写算,才能考高分,只有考高分才有前途。当孩子提出过于“离谱”的问题时,他们就常常显得很不耐烦,以至于责备、嘲笑,甚至是挖苦孩子。殊不知,这样一来,就会打击孩子学习探究事物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久而久之,孩子即使遇到了迷惑不解的问题时,很可能就不敢再提问,或根本就不愿意提问,这将大大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可以说,刨根问底是孩子的天性。能够提出问题,证明孩子在思考,因为只有经过大脑认真思考,孩子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问与思考密不可分。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耐烦,要耐心解答。如果父母对某些问题一时也弄不清楚,千万不要顾面子,不要敷衍、欺骗孩子,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研究,并准备一些百科类的书籍以备随时查阅,以支持孩子的新见解、新尝试。

  教子点睛:

   对孩子来说,周围的世界是神秘的、新鲜的、美妙的,他的心中充满了求知的渴望,总爱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此,父母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耐心解释、回答孩子的提问。切忌说“没看见我正忙着吗,一边玩去!”“你怎么这么烦呢!”“小孩子哪来这么多问题!”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另外,即使一时回答不上来,也要向鲁迅先生学习,耐心告诉孩子长大后求得解决。

   

  注重解放孩子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鲁迅特别注重解放孩子。他认为,孩子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将来是子孙的时代”,觉醒的父母,应该解放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宽阔光明的空间,让他幸福度日,合理做人。

  早在1919年10月,鲁迅就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

  论到解放子女,本是极平常的事,当然不必有什么讨论。但中国的老人,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

  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但有人会怕,仿佛父母从此以后,一无所有,无聊之极了。这种空虚的恐怖和无聊的感想,也即从谬误的旧思想发生;倘明白了生物学的真理,自然便会消灭。但要做解放子女的父母,也应预备一种能力。便是自己虽然已经带着过去的色彩,却不失独立的本领和精神,有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要幸福么?连你的将来的生命都幸福了。要“返老还童”,要“老复丁”么?子女便是“复丁”,都已独立而且更好了。这才是完了长者的任务,得了人生的慰安。倘若思想本领,样样照旧,专以“勃谿”为业,行辈自豪,那便自然免不了空虚无聊的苦痛。

  这是鲁迅关于解放孩子的论断。所谓“解放”,首先就是要解放孩子的思想。孩子的世界观没有定型,父母对他施以怎样的教育,他就会形成怎样的世界观。所以,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使他爱国爱家、正直诚信、理想远大。其次是要解放孩子的活动。儿童活泼好动,喜欢探究未知的事物,父母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探究实践中增加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另外,鲁迅特别不赞成父母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听话教育”,他认为把“听话”、“驯良”作为对孩子的首要要求,只会奴役孩子的性格。他对此深感忧虑。

  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鲁迅指出:“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 ‘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属‘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

  1925年3月18日,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又这样写道:“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那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要适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这时候还未到来,也料不定将来究竟可有这样的时候。”这其实也是在强调解放孩子。

  在今天,解放孩子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美国教育家维娜·希尔特布兰德说:“家长和教师要牢记这一点:让孩子在独立中成长。必须通过帮助孩子自己做事,自己决定活动内容,自己选择玩具等,使孩子感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努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放弃自己固有的“听话教育”模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造就具有独立精神的现代人才。

  解放孩子,应当成为当代父母的座右铭。

  教子点睛:

  关于解放孩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以“五个解放”和“一个给予”为内容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愿今天的父母从中受到启发,忠实践行。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