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重视培养孩子的财商

A+ A-

  

  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会长、著名教育家夏保罗先生说,美国许多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IQ(智商)、FQ(财商)、EQ(情商)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要想子女成材,就一定要从他们小的时候开始进行理财教育,培养他们的财商。

认识财商是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更应该从小培养财商,要让他从小就考虑怎样去理财。因为财商是孩子迫切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FQ)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商数,是理财的智慧,也是理财的能力。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财商一词是由美国著名理财教育家罗伯特·T·清崎在其著作《富爸爸 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来的。

  在对待金钱上,清崎的父亲与朋友的父亲有迥然相异的看法。经过研究,清崎接受了朋友父亲的建议,即: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而是让金钱为我们工作,并因此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家。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因为人的财商高低的不同,所以才出现了“穷爸爸”和“富爸爸”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人的财商越低,理财的本领就会越差,即使有再多的钱也会慢慢用完。古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指高财商的老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最后也会毁败在无财商或低财商的子孙手中。

  关于财商,父母应该明白一点,并不是一个人赚得越多就等于他的财商越高。对此,香港著名理财专家林一鸣博士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FQ理财是一门高度艺术的学问,有时并不是简单地指买到便宜的东西,就是一个高FQ 的人。

  很多人都有一个希望,就是可以赚取更多的财富,但可以赚得很多钱的人,并不一定代表是高FQ的人。有些人可以每天赚10000元,但花11000元,相对另外一个赚1000元,但却能储下100元的人,FQ就可能有所不及了。

  但笔者并不是叫大家做守财奴,因为一个赚10000元,但最后把9999元带进棺材的人,也不见得是一个高FQ之人。

  同样道理,FQ也并不是只懂精打细算。你可能买了很便宜的东西,但都是没有用的。例如你在超级市场减价的场合,一口气买了数百卷原价4元现在减至3元的厕纸,结果厕纸把整个房间堆得满满的,占用你每月数千元的租金,怎能算有FQ可言?所以FQ的衡量,应是看你运用金钱的聪明程度。

  

  相信林一鸣博士的这段话会让父母眼前一亮:原来,财商的高低与自己以前的想法并不一样。另外,欧洲著名理财专家博多·舍费尔长期关注于儿童财商教育,他发现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同时,必须对父母也进行财商教育。

  实际上,财商是一个人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最易被人们忽略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更应该从小培养财商,要让他从小就考虑怎样去理财。因为财商是孩子迫切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会理财的人越来越富有,关键的原因就是财商高。

  财商包含两方面:一是知道金钱的游戏规则,二是能够驾驭金钱的风险为自己服务。实际上,财商与一个人挣多少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测算一个人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让这些钱为他工作多久的指标。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漠视财商,他一定是现实感很差的人。

  今天有很多人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却没有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并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一种理财的观念。很多看上去有钱的人,并不一定是财务自由的人,但财商高的人却一定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财务上的自由。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财商。

  目前,财商(FQ)已经与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逆商(Adversity Quotient,AQ)一起,构成了孩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些都是代表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智慧。

  

财商培养建议:

  1.要让孩子正确认识财商。

  父母认识财商后,也应该让孩子正确认识财商。要让孩子知道,一个有着良好财商的人,应该是“懂得赚钱、懂得花钱、懂得存钱”的人,除了懂得赚钱之外,更能够聪明地运用金钱、控制和管理金钱,利用金钱再赚取更多的金钱,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快乐。

  如果孩子懂得了这些,那他就会拥有不错的财商了。这样,他就可以知道怎样利用本身拥有的资产,成为一个成功管理财富的人,并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欢乐。

  2.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高。

  父母应该明白,一个人的财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的。财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的其他智慧和能力密切相关的。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是非常明智的,通过财商的培养,孩子就一定能够提高他的理财能力,他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

  3.重视财商培养并不等于赤裸裸地追求金钱。

  父母要明白,重视对孩子财商的培养,并不意味着让他学习赤裸裸地追求金钱。培养孩子的财商,是让他学会正确理财的行为:怎样使用金钱、赚取金钱、存储金钱、花掉金钱……

  亨利·泰勒曾在他的著作《生活备忘录》中这样写道:“因此,在赚钱、储蓄、花销、送礼、收礼、借进、借出和馈赠等方面,正确的行为原则和方法几乎为一个人的完美无缺做出了论证。”

  4.多方位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

  除了亲自教育孩子之外,父母还可以利用目前社会上已经存在的多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比如,购买一些有关理财方的卡通书、故事书,让孩子自己读一些这方面的书,尽量多给孩子讲一些有关理财的故事等。

家庭教育离不开财商教育

  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来说,财商教育非常重要,没有财商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不同的人对财富的追逐方式也有所不同,那么怎样才能衡量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呢?以前,人们只能看到结果,而不能预先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换句话说,人们更多的是根据财富的多少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而今天,财商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理财能力和创造财富的智慧。

  值得欣喜的是,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他们都希望自己孩子能早一步认识理财的观念,并奠定下坚实财商基础。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懂得: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来说,财商教育非常重要,没有财商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有一位父亲,一辈子经商并省吃俭用,给儿子留下了上亿元的遗产,他满心希望给儿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结果自从他去世后,年近30岁的儿子就大肆地购置高档别墅、买豪华跑车、出国旅游,恣意“享受人生”。结果不到3年,上亿元的遗产就被他挥霍一空。

  还有一对在金融界打拼过多年的父母,去世后留给未满20岁的儿子几十亿元的遗产。结果,这个孩子太早拥有财富,又不懂得如何理财,最后竟然因为吸毒而横死街头。

  

  从这些真实的中案例不难得知,如果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安排财商教育这一课,那就不能尽早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智慧,即使留给他们再多的财富,迟早也会被他们挥霍掉。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是一种素质,它关系到人一生的生存和幸福。”实际上,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攒钱,也不一定要让他经商,而是要让他对金钱知道节用,并会有效使用。

  关于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世界各国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在德国,很多父母用理财童话故事打开孩子的财商之门,通过这些故事,他们告诉孩子这样的道理:如果你只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那么最后你只会以失败而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精练的话语,除了会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之外,还会让他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在法国,对孩子的“家庭理财课程”早在三四岁就开始了。那时孩子刚刚形成数的概念,并初步学习加减法,所以能够区分不同金额的钱币,就能明白金钱与购物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第一次得到的零花钱仅为1~5法郎,对于这笔“小钱”,父母大多鼓励孩子正确合理地消费掉,当然,在孩子消费前,父母会给他出点主意。

  在美国,父母希望孩子尽早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他们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信奉“要花钱,自己挣”的观点。美国孩子有这样的观念: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即使再富裕的家庭,父母也都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子女的理财教育,因为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后代将会继承庞大的资产,面对巨额的财富,他们必须具备过人的财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富豪家族要尽量减少败家子产生的可能性。

  在日本,父母要求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他们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时,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就要等到下个月。

  

  可见,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有财商教育,一定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在今天这个时代,财商教育不应该再是一个空白。如果父母致力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财商教育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失的。

  事实上,如果孩子不会理财,就等于为孩子的生活埋下了一种隐患。可以说,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理财,没有财商就可以称之为“财盲”。不可否认,这些“财盲”的生活一定会被他安排得一塌糊涂。

  父母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财盲”的话,就一定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财商。

财商培养建议:

  1.父母要有培养孩子财商的意识。

  相信天下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幸福呢?很多父母可能首先想到要为孩子准备一笔丰厚的财富。实际上,这种观念已经落伍了。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个时代,父母要有培养孩子财商的意识,要想方设法教会孩子打理钱财,这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父母应懂得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宜早不宜迟,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为“吃不穷,用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孩子不懂理财,财富请也不来。

  2.要把握好财商教育的关键期。

  根据教育专家的研究,儿童接受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关键期,比如,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是2~4岁,培养儿童数理能力的关键期是4~6岁。对于培养孩子财商而言,5~13岁是培养的关键期。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把握好这个财商教育的关键期。

  不过,虽然研究结果是这样的,实际上,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财商教育,早已逐渐提前。如法国,在孩子三四岁时,父母就开始教授孩子家庭理财课程,让孩子形成基本的货币观念。美国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三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六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

  3.让孩子尽早掌握与财商有关的技能。

  实际上,财商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具备管理金钱,创造财富,还包括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技能,如辨别需要与想要之间的不同,储蓄,应对工作和其他事务,拒绝各种广告的诱惑等。孩子只有掌握了这些相关的技能,他才能真正能够把握生活,拥有幸福的人生。

财商低的孩子会怎样

  除了让孩子学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并培养他的情商之外,还应该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也就是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对于一个人来说,智商、情商和财商,一个也不能少。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而财商则表示一个人理时的能力。如果智商低,就会像一个白痴;如果情商低,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如果财商低,就会走投无路。

  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财商低就等于不会精打细算,日子往往越过越艰难,而且也不能够顺利地闯荡世界。所以,父母要知道,除了让孩子学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并培养他的情商之外,还应该让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也就是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父母要让孩子对资金有深刻认识,了解资金流动的奥秘所在,懂得投入产出的原理,合理运用稳健的财务原理。否则的话,孩子可能真的会无法面对今天这个时代。

  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曾经在封面上刊登过一位年仅19岁的年轻人的照片。他叫詹森·斯维斯彭,一个网站的拥有者。他因为在投资家的资助下推出一个名叫“心想事成”的网站而一举成名,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网页的访问量达到900万人次之巨。

  这在美国是绝无仅有的,有人惊叹:难道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吗?詹森在网站上赚到了上亿美元的资金.成为美国的一位网络新贵。

  他陷入了巨大的成功中,认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也能办到一切事情。在当时许多人认为这绝不是狂言,因为他的年龄和成就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比尔·盖茨。有不少预言家也断定他必然会累积巨大的财富,一定会成为类似于比尔·盖茨那样的影响全球的人物。

  不久,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主动向他提供贷款,给予他巨大的财力支持,他的公司很快就上市了。财富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原来的1亿余美元扩增到26亿美元。

  这简直就是一个财富神话。他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有电影公司甚至准备拍一部反映他的创业史的电影。他的生活也奢华至极,为此他一共花去了3.24亿美元。

  不幸的是,美国股市风云突变,詹森公司的股票从原来的每股168美元狂跌到2美元,公司被宣布破产。仅仅两年后,他就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普通人。那些曾经像苍蝇一样追逐他的电影公司全都不见了。

  詹森又四处筹款准备东山再起,但是他发现,原来借钱竟然如此困难。没有一家公司和金融机构愿意借钱给他,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最后,他从他的叔叔那里借到了钱,又注册了一个网站,但却风光不再了。

  詹森说:“经过这些事,我终于明白了,金钱只认得金钱,它不会认得人。以前我失败的原因是,我总认为金钱是认得我的。”有媒体评价说:这位20岁的年轻人以后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

  不可否认,詹森虽然开始赚到了很多财富,但他却是一个财商很低的人。因为他不懂得理财,即使他有再多的财富,但如果时常挥金如土,迟早有衰败的一天。

  一般来说,大凡事业上的成功往往会让人产生自命不凡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很容易让人铺张浪费,最终导致惨败的下场。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财商高的人,就要让他学会成功理财,而且让他在成功面前保持冷静,在失败面前永不退缩。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整天大肆挥霍、花天酒地、住豪华别墅、坐高级轿车的人不一定是富有者,因为收入并不意味着财富。即使一个人一年赚100万,但随即又将它们花光,甚至是负债,他仍旧不可能富有。

所以说,理财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让孩子多为将来做打算,生活不要奢华,决不能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否则不但不会让自己的财富增加,反而会失去已有的财富。

财商培养建议:

  1.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在对孩子的财商培养中,“先苦后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拥有优良的财商,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看他是否能接受“先苦后甜”,是否能经得起诱惑而不动心。

  事实上,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特别是一些财商高的人,都能够做到“先苦后甜”,能够理智地抑制心理上的冲动。他们牺牲暂时的快乐,来换取未来更大的成功。

  香港著名理财专家林一鸣博士建议父母尝试做“先苦后甜”的实验:跟孩子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够知道他是否是一个可以接受“先苦后甜”的人。首先选择一种孩子最喜爱吃的东西,例如是一只美味的朱古力大雪糕,然后给他两个选择:选择一,立刻把雪糕吃掉;选择二:现在不吃,但明天可以得到两个同样的雪糕。

  林一鸣博士认为,对于所有财商高的人,他们都会做出第二个选择,也就是暂时抑制自己的欲望,选择明天得到更大的利益。能够接受“先苦后甜”的孩子,一般头脑会较其他人清晰,善于抗拒诱惑和控制情绪,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长大后会取得巨大成就;相反,选择立刻吃掉雪糕的孩子,则一般较易受眼前的诱惑所影响,容易放纵自己的冲动,放弃了将来更大的回报。要成为财商高的人,当然是选前者的机会更大了。

  2.训练孩子的分析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财商,父母还要训练孩子的分析能力。每当孩子遇到“人生交叉点”的时候,父母应该向孩子解释清楚,每项选择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为什么明天得到的会比今天多,为什么要放弃眼前的利益,把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

  当孩子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上面的问题,他就会懂得思考,懂得比较不同选择的结果,从而作出最明智的决定;当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后,他就会通过努力,自己存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等父母拿着东西送到他的面前,这时他就会更加珍惜这件东西的价值。

  3.增加“先苦后甜”的难度。

  当然,父母还可以增加“先苦后甜”的难度,让两个选择的距离变得更远,让孩子更容易区分出两者的不同。比如,可以把两个选择更换为:要么今天吃一支雪糕,要么明天吃两支雪糕,外加到游乐场玩。这时候,孩子选择“先苦后甜”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有一点需要父母特别注意:凡出言,信为先。也就是说过的话就一定要算数,否则孩子就不会再相信“先苦后甜”的真实性。

别让孩子患上“富裕病”

  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富裕孩子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今天很多父母可能都对“富裕病(affluenza)”这个词感到陌生,实际上,这个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的,它发源于美国,由两个单词“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组合而成,主要是指由于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物质太丰富,造成孩子过度沉溺于物质,生活缺乏目标等后遗症的情况。

  美国小儿科学会(AAP)在美国父母心中具有很权威的地位。2004年,该科学会出版了一本新书《About Children》(《关于孩子》),在书中,作者一共探讨了将在21世纪影响美国孩子的46个关键议题,其中一个就是“童年富裕病(child affluenza)”。

  目前,这种“童年富裕病”的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正在大肆蔓延。放眼望去,周围的许多孩子都具备《关于孩子》第一章描述的特征:狂热地购物和花钱、物质需求的期望膨胀、对广告的免疫减弱、自我概念依据服装的品牌而定义……?

  很多人都认为:物质供给越多,人就会越发满足。事实上并非如此,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连恩教授在1970年就从事“幸福的丧失”的研究,研究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而过多的供给,反而让人比物质匮乏时更为失落。

  因此,用罗伯特·连恩教授的研究发现来看,现在许多物质过剩的“白金”孩子,反而更可能是“满足被剥夺”的一代。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富裕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这一点,在中国富裕孩子的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据某城市晚报报道,2006年11月23日晚上,一全身名牌服饰的男孩在某步行街与多名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现场的一辆警车被砸,满地都是破碎的挡风玻璃。民警与男孩的母亲上前劝阻,结果也被他打了。

  目击市民何先生注意到一个细节:男孩全身穿着耐克运动装,质量很好;他的裤子口袋里装得鼓鼓的,都是百元票面的现金!

  据知情人透露,这名大闹步行街,砸坏警车的男孩名叫陈程,家住重庆某镇,今年15岁,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据派出所民警介绍,陈程的父亲在镇上开有很多工厂和宾馆,是有名的富商,身家过千万。工作繁忙的他有时一个月与儿子都见不上一面,陈程的学习生活都由母亲照顾。

  由于家境富裕,陈程平时的各种物质要求其母都会满足他,而他的零花钱也比其他同学多很多。陈程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一星期以前,他没有交作业,此事被不常见面的父亲知道了,父亲二话不说,立刻让陈程的母亲给他减少零花钱,以此惩罚他。

  11月19日,陈程趁母亲不注意,把家里的一张巨额银行卡偷走了。回到学校后,他立刻请同班同学去吃火锅,并取了两千元钱给自己换了一部新手机。23日上午8点,发现丢失银行卡的陈母与陈程的姨妈一起来学校找到陈程,两人发生了争吵,随后陈程抛下母亲,冲出校门跑掉,一去不回。23日下午3点左右,陈程学校老师和陈母配合寻找,终于得知陈程在重庆某步行街一带游荡,他们及时通知了警方。接下来便发生了陈程在步行街与警察发生冲突和砸坏警车的一幕。

  陈程的班主任老师说,他是个体育尖子,运动会上铅球冠军向来都非他莫属,100米还跑出过11秒的好成绩。缺点就是心理比较脆弱,受不了失败的打击。

  陈程最好的朋友之一,同学小A 说:“他最害怕看见别人过生日!过生日请客的时候他都会喝酒,喝多了他总会哭。”小A还透露,每当陈程过生日时,他的父母总会给他一笔钱让他请同学吃馆子,但从来不参加。陈程常常苦笑说:“别的同学过生日都可以在家跟父母过,我就只有吃馆子。”

  

  从陈程的经历来看,金钱代表不了父母对他的真正关爱,而只能让孩子滋长对金钱的依赖心理,一旦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话,他就会做出不正当的行为来。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主观地以为,金钱就是对孩子的爱。

  父母要知道,那些伟大的成功者没有一个是被金钱培养出来的,即使他家财万贯,他的父母也不会让他过多地接触和使用金钱,因为他们都懂得“别让孩子患上‘富裕病’”的道理。父母只有用“穷困”去激励孩子,才能让他锻炼出好品格,成就好人生。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保持适度的贫穷。”

财商培养建议:

  1.父母要提高对“富裕病”的认识。

  只有对一件事情提高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它。父母应该认识到,“富裕病”离我们的孩子并不遥远,或者孩子已经患上了“富裕病”,“富裕病”对孩子的人生影响非常大。

  根据美国有关部门所做的调查,继承15万美元的孩子中会有20%放弃工作,最终造成这样的孩子一事无成。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我国更是很普遍,而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富裕病”在作怪。

  一般来说,太过富裕的孩子不会主动为自己的未来作考虑,也不会为未来付出努力,所以,对他来说,他得到的物质财富越多,他就会越不满足,甚至会失去奋斗的目标。所以,还是尽量让孩子远离“富裕病”。

  2.尽早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财富教育。

  正确的财富教育是应对“富裕病”的良方,而且这种财富教育一定要趁早进行。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建立起正确的财富观念,他才能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

  3.别让孩子成为“漏斗型”爱的牺牲品。

  不可否认,今天的孩子太过“幸福”了,有享受不完的“爱”。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在“漏斗型”爱的灌注下成长的,一个家庭只有1个孩子,却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6个人的疼爱。

  实际上,孩子真的承受不了这么多的“爱”,如果硬要让孩子“享受”的话,他很可能会“吃不消”,从而在孩子体内产生“富裕病毒”。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如果您真的是为了孩子的明天考虑,就一定要给孩子做好“防毒”措施。

金钱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有调查显示,城市中90%的中小学生平时都有零花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教育专家指出,金钱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孩子来说,学会合理利用金钱对他当然不会有害,但如果孩子不懂得正确使用金钱的话,金钱有可能就会把他引入歧途。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对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金钱就会对他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实,这就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有一个叫李楠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负责人,母亲是一家大型超市的主管,两人的收入颇高,当然李楠手上也就不会缺钱花。从李楠很小的时候,父母在金钱方面对他是有求必应。每次全家一起上街,李楠必须让父母带他逛商店,而且喜欢什么就让父母买什么,不管是好玩的还是好吃的,都是一路绿灯买下来,每次花销都好几百元。当然,李楠更是麦当劳、肯德基的常客。

  很快,李楠上学了。因为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管理人员,每天都特别忙,当然也就顾不上孩子了。他们经常给李楠钱,让他自己在外面吃饭。结果李楠花钱上了瘾,父母给他的钱本来是吃饭的,可他却用来买了大堆的零食和玩具,并且带到学校去招摇过市。慢慢地,同学们都很羡慕他,他也非常讲义气,一高兴就请同学吃零食,让同学玩玩具。后来,以至于同学们都叫他“大款”、“老板”,甚至叫他“老大”。

  去年春节,李楠收了6000多元的压岁钱。这一下子他可乐坏了,钱就花吧,才三天就花了一半。后来,父母发觉了李楠的挥霍无度,就把他手中剩下的钱全部没收,开始控制他的零花钱。果然,李楠的零花钱从每月四五百元一下降到了一百元左右。他的父母也很高兴,以为孩子真的懂事了。

  可是,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李楠想起了歪主意,开始到学校附近的小卖店佘东西,然后记账。他告诉小卖店老板,他家有的是钱,他肯定会还的,这时,李楠的同学也给他作证。于是,李楠又恢复了“花钱如流水”的日子,吃喝玩乐就是不学习。

  为了还钱,李楠学会了跟父母撒谎。他不断编造补课、买教材、买学习用品、同学聚会等谎言向父母要钱。当他有了钱就去挥霍。后来,李楠学会了旷课,在网吧里疯狂地打游戏。在那里,他认识了几个社会上的哥们儿。于是,李楠真的学坏了,因为他开始跟那几个哥们儿一起盗窃,后来发展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最终,李楠被公安机关抓获,处以劳动教养。

  直到此时,李楠的父母才如梦方醒,他们非常后悔。李楠的母亲说:“如果当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金钱教育,孩子也不至于走上了邪路啊!我们真是失误啊!”

  那么,一开始的时候,李楠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呢?他们难道不知道那样会把孩子惯坏吗?其实,他们有着跟绝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的想法,那就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受了很多苦,如今条件好了,就再也不能让孩子再过以前的穷日子了。

  有关调查表明,在所有未成年人的犯罪中,他们犯罪前的零花钱越多,去歌舞厅、游戏厅、网吧、洗浴中心等“青少年不宜”场所的比率就越高。这些人中因抢劫、盗窃等与“钱”有关罪行而锒铛入狱的占到全部未成年犯罪的70%以上。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理财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位母亲在痛心地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时这样说:“孩子现在好吃懒做,成绩不理想,喜欢上网玩游戏,在高档商场花钱如流水……导致这些坏现象的原因都是金钱,都是金钱惹的祸。”

  

  为了生计,王先生前些年经常在外奔波,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在儿子面前,他总有一种愧疚感。作为弥补,他总是给儿子很多零花钱。儿子在大学期间,每月的花销是宿舍其他同学的两倍。儿子向他要钱买电脑,换新手机,他从来就没有拒绝过。

  现在,儿子参加工作了,很少打电话回家。王先生和妻子守着一栋房,每天都感到孤独和寂寞。每次长假,王先生就要求儿子回家看看,但儿子总以加班为由拒绝,每次通电话不到一分钟,儿子就急着挂机。有时儿子也会打电话回家要钱,这也使得王先生很开心,因为这是儿子少有的主动给他们打电话。王先生一直想不明白,自己没少疼爱儿子,并一直尽量做个好父亲,儿子为什么就是不领情呢?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实际上,王先生的儿子是不懂得感恩,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的爱和关心,没想过要回报与感恩。用金钱溺爱孩子,孩子就会认为,凡是他要求的父母都应该给,如果父母做不到,就是父母无能。

财商培养建议:

  1.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眼下,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智商教育,然而却不关心孩子的金钱教育,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有加,不断地给他零花钱。而对孩子“钱该怎么花”却不加以引导,使孩子缺乏正确的金钱观。

  2.学会真爱孩子。

  不可否认,今天的有的父母溺爱孩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很少过问其他方面;还有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关心不够,没有为孩子做好榜样,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对亲情的淡漠。

  所以,在此呼吁每一位父母:如果你真爱孩子,如果你会爱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未来的道路走得稳一点,就请你立即停止滥施的娇宠和溺爱,请你收回你满手是钱的双手吧!因为现在还来得及。

  3.改变教育孩子的观念。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改变一下教育孩子的观念。因为现在很多父母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和金钱要求就是疼爱关心孩子,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对孩子来说,陪他逛一次公园,比给多少钱都要温暖。

教孩子摆正对金钱的认识

  人们对待金钱的观念只是主观上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

  

  金钱是否很重要?很长时间以来,这个话题都很有争议性。其实,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金钱对于任何社会、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当一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他也在对社会和他人做着贡献。

  

  美国著名作家泰·G·希克斯在他的著作《职业外创收术》中指出,金钱可以让人们在以下12个方面生活得更加美好:

  1.物质财富;2.娱乐;3.教育;4.旅游;5.医疗;6.退休后的经济保障;7.朋友;8.更强的信心;9.更充分地享受生活;10.更自由地表达自我;11.激发你取得更大成就;12.提供从事公益事业的机会。

  

  今天的孩子处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金钱和财富成为人们生存的必需和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标志,教孩子摆正对金钱的认识是孩子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的需要。

  不可否认,今天有很多人不了解金钱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运行的。从这个角度讲,金钱教育的确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而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金钱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提出来的新概念。一提到金钱教育,很多人可能就会皱起眉头。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金钱往往会让人变得势利、贪婪,但每个人却都还希望金钱能够多多益善,所以,金钱很容易把人的心灵扭曲。事实上,人们对金钱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的确,作为父母,有必要跳出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金钱教育做一番认真的审视。要想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教育,首先就要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申明是一个富家子弟,手中的零花钱当然不会太少,所以他经常呼唤几个所谓的朋友到游乐园、大饭店、游戏室等场所消费。申明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因为身边有那么多小伙伴围着自己。

  有一次,申明的爸爸偶然看到他和一群孩子到一家游戏室去玩游戏,他立即想到一定是自己的孩子申明付款,甚至他还想到申明在这群孩子中间充当老大的场景,他感到情形非常不妙。

  当申明回到家后,爸爸来到他的身边,这时候,申明的脸上还神气十足的样子。于是,爸爸问他:“最近和小伙伴的关系怎么样?”

  申明非常自豪地说:“非常好,他们都听我的。”

  爸爸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不是吧,他们不是听你的,而是听你的钱的。”

  申明不明白了,他有些纳闷:“爸爸,您在说什么呀?”

  爸爸耐心地说:“如果你哪天不像现在有这么多零花钱了,他们就不会再这样围在你身边了,你相信吗?”

  申明当然不会相信。于是,爸爸继续说:“那么,我们来做个实验吧,从明天开始,我就不给你零花钱了,而且你现在也把手里的零花钱暂时交给我保管,一星期后,事实自然会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星期过后,结果不言自明。申明非常沮丧地问爸爸:“爸爸,怎么会这样呢?”

  爸爸看着他说:“明明啊,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持的,可以这么说,用金钱是买不来真正的友谊的。你明白了吗?”

  申明看着爸爸想了一会儿,默默地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其实,教孩子摆正对金钱的认识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关键是让孩子明白金钱到底是什么?实际上,金钱没有“性别”,也没有“颜色”,是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含义,是人们用以交换事物价值的代用品。

  之所以有很多人对金钱教育的提法感到不理解,甚至是持一种鄙夷的态度,这是因为他们对金钱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或者说他们自身所接受的金钱教育十分匮乏。也就是说,人们对待金钱的观念只是主观上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

  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方面,如果父母告诉孩子,金钱是万恶之源,反而会造成他的逆反心理,他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金钱的顶礼膜拜者。即使你成功地培养出他对金钱的厌恶,他也会在未来的生活中背上沉重的包袱。研究表明,那些从小接受“金钱是万恶之源”教育的孩子,普遍表现出缺乏管理金钱的基本能力,长大后也很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和混乱。

  其实,金钱本身并不会犯错误,人们应该反思自己。对于金钱,每个人都需要摆正态度,当然也包括为人父母者,人的生活不能离开金钱,但是生活的首要目标并不是赚钱,在教育上,钱不能代表对孩子的关爱,用钱去敷衍孩子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财商培养建议:

  1.父母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要想培养高财商的孩子,让孩子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父母首先应该弄清自己的价值观,摆正自己对金钱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在教育孩子时,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个现实:正是大人对金钱认识的缺乏,才导致了孩子对金钱态度的扭曲、异化。所以,父母也迫切需要金钱教育,应该明确的是,金钱教育绝不是倡导金钱至上,自私自利,而是通过对金钱公正客观的认识,树立一种正确的对待金钱的态度,才能保证人们稳妥地驾驭金钱并获得金钱。

  2.别让孩子成为金钱的牺牲品。

  在今天看来,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几乎还处于一种空白状态。更为可悲的是,很多孩子干脆就成了金钱的牺牲品,有钱的时候胡花乱花,没钱的时候就去违法犯罪。

  事实上,今天的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教育: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掌握财富观念,学会科学的理财方法,通过金钱教育培养他的爱心和责任感。告诉孩子:金钱只有用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金钱可以带来一定的物质满足,但金钱不代表一切,幸福、成就、爱、友谊和快乐并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到的;学会选择金钱,也要学会放弃金钱,千万不能被金钱所左右,成为它的牺牲品。

  3.教孩子建立科学的金钱观念。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钱到底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正确地对待钱财,不义之财绝不可取等。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要联系实际生活给他讲解,多引用一些事例;对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与他专门讨论关于金钱的问题。

  4.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父母应该知道,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让孩子通过感受切实可见的生活细节来接受教育。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学习的,如果父母在家里总是谈论什么东西值多少钱,那么,当你告诉孩子金钱并不是一切时,他一定会大惑不解。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在父母言传身教中,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中,孩子接受着父母的金钱和财富观念以及支配财富的方式和方法。

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在对孩子进行财商培养时,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孩子知道钱时从哪里来的吗?如果父母有兴趣的话,可以问一下自己的孩子,看看他是否知道。可能,孩子的回答会让你大感意外。

  

  近日,北京一家幼儿园对全园200多名3~6岁的儿童进行了一次调查,询问他们钱是从哪儿来的。这些儿童有的回答,钱是从爸爸妈妈兜里或家里的柜子里拿出来的;有的回答,钱是银行给的;有的回答,钱是售货员给的;还有的答,钱是工作挣的。第四种回答的只有20%。

  

  由此不难看出,大多数孩子并不知道钱是从哪里而来的。为此,父母与老师有责任向孩子讲述钱是劳动所得的报酬,是用知识换来的。只有好好学习,掌握生存的本领,长大了才能为社会服务,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能挣得自己应得的报酬。

  有一位小学老师曾在课堂上问过学生同样的问题,这位老师这样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今天在课堂上,我与孩子们讨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家里的钱从哪里来?当时,孩子们说了家庭经济的许多来源。我总结了一下,现在家庭收入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固定的工作、劳动所得,有些家庭还有别的收入来源。

  当说到这里时,“唰”的一下,有好几个孩子举起手来,“老师,我来说,我来说!”面对着孩子们激动的小脸,真不知他们还要说出什么来呢?“老师,抢劫也能得到钱。”“对,还有骗人,也能骗好多钱!”“没错,我知道**也能换回好多钱呢!”“我也知道,假**在小卖部卖好多钱呢!”“老师,***也值钱。”“还有赌钱,我爸不上什么班,可也能挣好多钱!”……

  孩子们不再等我点名,自己就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就说,还有的不止说了一次。可以说,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相关联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言素材,可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深思。

  

  是的,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很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如果不想让孩子一生过得不幸福,父母就不应该一味地宠孩子,就不应该用金钱满足孩子求得他高兴,要知道,这种做法是非常荒谬的。正确的做法是要耐心教育孩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告诉孩子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财商培养建议:

  1.告诉孩子,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父母绝对不能让孩子产生“钱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错觉,否则,对孩子的人生成长是极为不利的。父母要知道,如果不论孩子什么时候要钱,都是把钱双手给孩子奉上,也不问用途是否正当,这种放纵孩子胡乱花钱的做法会危害孩子的一生。

  2.别让银行卡害了孩子。

  一般来说,除了现金以外,可以说银行卡是最为方便的付款工具了,只要在POS机上轻轻一划,应付的金额就会自动从卡中扣除,省去了付完现金再找零钱的麻烦,的确非常方便。可是对孩子来说,这很可能会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以为钱就在这个卡里,好象永远也用不完。同时,他也不会在意花钱的多少,因为不管是10元还是100元,孩子都看不到现金,看到的只是轻轻一划,这非常不利于孩子金钱观的树立。

  所以,父母在使用银行卡时,一定要注意向孩子解释:利用银行卡付款,其实只是取出事先存入卡中的金钱,银行卡内的钱和现金是没有差别的,银行卡并不是免费的。另外,如果孩子也使用银行卡的话,父母不应该直接向他的卡上存现金,而应该直接把现金给孩子,让他自己存;或者是当着孩子的面,把现金帮他存到银行卡里。这样的话,孩子会懂得珍惜卡内的钱。

  3.带孩子感受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

  对没有经济能力的孩子来说,他所有的开销都是来自于父母。如果他不知道钱到底从哪里来的话,就很难有一个正确的消费态度,由此很容易造成他对金钱的错误认识。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加强引导,比如,可以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环境中去,让他感受一下父母挣钱的艰辛。当然,也可以有意识地观察一下体力劳动者的付出,如建筑工人,清洁工人以及收购废品的人员等等。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工作时不能做其他无关的事情,用自由换取金钱,很辛苦;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合理使用金钱。

  

告诉孩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每一个人而言,求财最为重要和必须坚守的第一原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这一原则也需要父母告诉孩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我们的祖先信奉了几千年的信条。这句话是在告诫后人,取财一定要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那种头脑不冷静、不踏实稳妥,做事不讲究严谨的思维与操作,只想靠投机一夜暴富的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

  那种盲目崇拜金钱的人,眼里除了金钱,没有法律、亲情和友情,就不择手段去获取金钱,从而很容易走上邪恶的道路。这种以宝贵的人生甚至生命来换取罪恶的金钱是非常愚蠢的。

  

  臭名昭著的福建厦门远华走私大案的主角赖昌星,不去合法地勤劳致富,却偏要走歪门邪道“发家致富”,最后沦为遭世人唾弃的罪人。

  他采取腐蚀拉拢海关、公安、武警等干部的做法,为其走私大开方便之门,走私金额高达人民币几百亿元之巨,成为方圆几百公里的首富,名气如日中天。当时许多人以结交他为荣,银行把“远华”作为最优质客户来优惠对待。

  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切都只能是昙花一现。远华走私案发,中央坚决查处,赖昌星亡命海外,财产被没收,同伙逃散。赖昌星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许多人。

  

  所以说,走歪门邪道并不能真正发财,走合法的道路才能真正致富。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千万别让他别羡慕那些“今天是人,明天是鬼”的所谓的“富人”。不是自己应得的财富,永远都不要去眼红。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以及偷盗、赌、抢等都是不合法的做法,一定是要被绳之以法的;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同样也一定会被绳之以法。

  其实,对每一个人而言,求财最为重要和必须坚守的第一原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这一原则也需要父母告诉孩子。

  叶澄衷,浙江宁波人,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诚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叶澄衷早年是一个穷汉,靠在上海黄浦江上摇木船卖食品和日用杂货为生。那时,黄浦江是外商船只停泊的中心,很多小贩都靠划小舢板为生。

  一天中午,一位英国人雇叶澄衷的小船从小东门摆渡到浦东杨家渡。那位英国人可能有急事,船刚靠岸就匆忙离去了。英国人走后,叶澄衷发现舢板上有一只公文包。他打开一看,包内不仅有数千元美金,还有钻石戒指、手表和支票本。他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也没有见到过这么多值钱的东西!然而,他并没有感到惊喜,而是立即想到丢了包的英国人一定会非常着急。于是,他哪儿也不去,就在原处等候那位英国人。

  直到傍晚,那位英国人才满脸沮丧地来到这里,在寻找了大半天之后,他已经对公文包失而复得不抱很大希望,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包竟然会在舢板上,更没有想到这个中国船工还一直在等着自己。

  英国人打开自己的包,见财物一点不少,于是大为感动。他真没想到,一个中国苦力竟有如此品德,对外来之财毫不动心。英国人立即抽出一把美元塞到叶澄衷的手中,表示感谢。但是叶澄衷却不肯收下,开船就要离去。这位英国人见状,又立即跳上小船,让叶澄衷送他到外滩。

  船一靠岸,英国人就把他拉到了自己的公司。原来,这位英国人是一家五金公司的老板,见叶澄衷为人厚道,心中十分佩服,便想与叶澄衷合伙做生意。这一回,叶澄衷愉快地答应了。那一年,叶澄衷只有17岁。而上海滩大小报刊都报道了一则“小舢板”拾巨款并物归原主的新闻。

  从那以后,叶澄衷走上了经商之路,在日后的经营中,他一如继往地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成为远近闻名的“五金大王”。

  

  是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什么是“道”呢?实际上,合法就是“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生活的原则。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何时何地,都绝不能违背这个根本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对于犹太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赚钱。然而,那种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拜金主义者在犹太商人中却少得可怜,可以说是非常罕见。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合法地赚大钱,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君子们”知识面广,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只要有钱可赚,他们不会放过一切机会。

  爱财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只是在取财和用财的“道”和“度”上,才能分出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低。一个人如果能够能合法合理地赚钱,又能合法合理地花钱,这样不但能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且对社会、对国家也是一种贡献,是爱国的表现。

  

财商培养建议:

  1.让孩子知道金钱是一把“双刃剑”。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对金钱财富的渴求是每一个人的正当权利。然而,金钱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让人获得物质和心灵的双重满足,给人带来愉悦;同时,又能给人带来物质和心灵的双重失落,让人痛苦。

  金钱的取得方式不同,就会给金钱蒙上不同的色彩。勤劳、合法致富的金钱,让他人信服,让自己踏实;依靠不法之道得来的钱财,让世人唾弃,让自己恐惧。“赃款”之所以赃,是因为取得的方式是罪恶的。

  2.让孩子有一颗安定的心。

  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到心安,只有这样心安才能身安;不义之财只会让人整天不得安宁,惶惶不可终日;贫穷不是犯罪的理由,通过思考而合法地致富才是光明的大道。

  3.教育孩子不能只要钱而不要命。

  父母可以告知孩子:世上赚钱的“道”不外乎这三个:一是合法合理之道;二是合法不合理之道;三是既不合法又不合理之道。实际上,对最后一种任何国家都是坚决反对的,而对于第二种则属于道德的范畴,建议孩子也不要尝试。否则的话,孩子可能就会走上要钱不要命的求财之路。

  让孩子明白:不义之财绝不可取。因为要让金钱给人带来尊严,如果金钱不仅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反而给人带来羞耻,那要这样的金钱又有什么用呢?

  可以让孩子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盲目崇拜金钱的人最后的下场都会很悲惨?为什么要钱不要命的思想和做法是坚决不可取的?为什么走歪门邪道发不了财,而只有走合法之道才能真正致富?……

要孩子懂得拥有财富但不拜金

  告诉孩子:拥有财富本身没有错,关键是不能拜金。千万不要让金钱扭曲了孩子的灵魂,把孩子引入歧途,断送他的人生。

  每个人都想拥有财富,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说:“我想有钱,所以我要成为企业家!”有的孩子说:“我要成为企业家,因为我想有钱!”还有的孩子说得更直白:“我要当大款,要做千万富翁!”

  从这样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在孩子的眼里,企业家、大款、千万富翁是等同的,都是有很多钱的人。他们认为:作为企业家,重要的不是他们的事业和企业,而是他们有钱。

  父母可以想象,当孩子有这样的金钱观时,就让人感到十分担忧了。要让孩子知道,金钱虽然很重要,但却不能成为我们奋斗的目的,因为金钱不能代替生命中许多更珍贵的东西。

  可以向孩子阐述金钱的重要性,也希望他能拥有财富,但这并不等于就是在教唆孩子成为拜金主义者。必须让孩子认识到,金钱和任何东西一样,有两面性,无论是谁,如果不相信或是忽略这一点,必然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1863 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开设了一个炼油厂,把西部的石油运到纽约等东部地区。随后不久,克利夫兰就出现了50多家炼油厂。洛克菲勒很热衷于公司间联合,他决定垄断“下游”的工业,为了实现自己垄断的理想,他联合了两位合作者。

  1870 年,他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他获得了公司最多的股权,当时他只有30岁。

  垄断的经营形式对消费者和其他竞争者来说极其不公平。大多数人都很痛恨这种行为,但当时洛克菲勒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点。对他来说,仅仅在克利夫兰的垄断是无法满足的,他要控制整个美国的石油,或者说控制整个世界的石油行业。

  1882年1月20日,洛克菲勒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了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该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

  就这样,洛克菲勒的“托拉斯”梦实现了。他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随后,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的垄断时代。

  洛克菲勒“石油帝国”实力在迅速增长。1935年,洛克菲勒控制了海内外大约200家公司,资产总额达到66亿美元,他的私人财产也超过了15亿美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石油大王”……

  然而就在1896 年,名噪世界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突然宣布退休!这一年他才57岁。为什么他会激流勇退呢?有人说他积劳成疾,不得不退休;更有人说他自觉罪孽深重……

  实际上,洛克菲勒成功的背后,确实有不少同行厂商被迫倒闭、破产。而且在当时,他的名声确实很糟,可谓是众叛亲离,人人憎恶!甚至连他的兄弟也不齿他的行径,将儿子的坟墓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中迁出。

  就是在此刻,自以为拥有金钱就拥有一切的洛克菲勒才幡然领悟到:真正的幸福不是由金钱的多少所决定的。回想这些年来,自己获得了数不尽的金钱,但快乐、健康、休闲、娱乐、亲情、友情、别人的尊敬和关爱……这些东西通通离他远去!

  于是,洛克菲勒开始过一个正常人的平淡生活!他开始学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就这样,他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简单日子。

  在41年的退休生涯里,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上。当洛克菲勒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时,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说那是肮脏的钱。通过他的努力,人们最终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诚意,并接受了他的好意:

  密歇根湖畔一家学校因资不抵债行将倒闭,洛克菲勒马上捐出数百万美元,从而促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学的诞生;当时的美国没有医疗研究中心,他捐资20 万美元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后来这个研究所因为卓越成就获得了12项诺贝尔奖,比任何同类研究所所获奖项都多;此外,洛克菲勒还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以帮助黑人。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 万美元。1913年,他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达5 亿美元之多!得到帮助的人开始感谢他,尊敬他。从这以后,人们开始以另一种眼光来看他。

  洛克菲勒为了得到金钱而被世人唾弃,用金钱行善而得到人们尊敬的经历再次证明了金钱的两面性。

  

  是的,金钱本身并没有属性,更没有所谓的善与恶。金钱可以用来铸犁耕作,也可以用来铸剑杀人;金钱可以用来制物救人,也可以用来贩毒害类;金钱可以建造核电站造福人民,也可以制造原子弹毁灭地球……所以说,金钱的用途取决于谁得到它,怎样得到又怎样使用。

  作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拥有财富本身没有错,关键是不能拜金。千万不要让金钱扭曲了孩子的灵魂,把孩子引入歧途,断送他的人生。

  要让孩子真正明白:金钱本身无罪,罪恶的是人的灵魂。要追求财富,但为的是正义的、光明的、善良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享乐至上的拜金主义!

财商培养建议:

  1.别让孩子变得“败家”。

  不可否认,现在有很多孩子特别爱乱花钱,已经到了“败家”的地步,这固然有社会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作为父母,应该负有最大的责任。

  有很多父母,一方面叫孩子不要乱花钱,另一方面却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想买东西时,只要随便说一声,就算玩具很昂贵,父母都会买给他。可以想象,如果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败家”孩子,还不会“拜金”吗?

  2.让孩子远离“拜金游戏”。

  现在有很多孩子用大把的仿真“钞票”雇佣其他孩子为他做事,实际上这种游戏充满了“铜臭味”,作为父母应该坚决反对。因为这种仿真“钞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成长环境,过于商业化。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潜意识里会产生“可以随意支配金钱”的意识,容易产生“拜金思想”,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学校和家庭都应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借助健康的游戏引导孩子形成正确支配金钱的意识,培养经济头脑,而不能让这类“旁门左道”来替代正规的教育。

  3.对孩子进行机会教育。

  机会教育是指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利用这个良好的机会,用来向孩子传授一些相关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找出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以此来作为教育孩子的工具。比如,当看见别的孩子大手花钱买玩具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样并不好;当新闻报道某人因为贪污公款等原因被抓时,也可以向孩子讲明其中的原因。

孩子加入“月光族”很危险

  孩子一旦成为“月光族”,他就会在消费欲望的驱使下,不但把两手花得空空,还会负债累累,甚至还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很长时间以来,在各种消费资讯蛊惑下,有一部分人争先恐后地抛弃了“以俭为德”的古训,大踏步加入了“举债消费”的行列,成为了“负债消费一族”的主力军。对于这部分人,人们送给他们一个很优雅的绰号,叫做“月光族”。

  所谓“月光族”,是指把每个月的收入全部用完的有知识、有能力的一个群体,一般来说,他们都有较为固定的收入,不愁下个月没钱花。但是,今天的很多孩子也加入了“月光族”,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一旦成为“月光族”,他就等于把自己置身于了超前消费、高档消费的行列,敢于花明天的钱,花他人的钱,来享受今天潇洒而奢侈的生活。这会让孩子在消费欲望的驱使下,不但把两手花得空空,还会负债累累,甚至还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老陈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他假造了6个献血证,四年来共给儿子筹集了6.35万元。老陈含着泪对记者说:“村里人都说我不要命了,可我有什么办法,都是为了孩子呀!”当地的血价400毫升的报酬是150元到240元。难以想象一个人献血献到什么程度才能挣到那么多钱。

  而让老陈卖血挣钱供出来的大学生儿子是个什么德性呢?了解情况后不禁让人汗颜。他们的儿子虽然知道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说:我的衣服和鞋子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子;我想买电脑,已经借了1800元;体育课没有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希望你们原谅,不要少寄,又让我借钱;上学期有5门课没考,今年要考,补考费750元,收到信后尽快寄过来……

  不可否认,老陈的儿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月光族”。他不但在金钱上索求无度,而且派头很大,一个月生活费竟要1000元,别说父母在农村,就是一般的城市家庭也供不起这么阔绰的孩子。体育课没达标,为什么自己不去努力?电脑难道非买不可吗?旅游难道非去不行吗?真不知他花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是父母靠卖血换来的钱啊!

  更可气的是,虽然老陈从孩子上高中就卖血供他,自己和妻子十年没买过一件衣服,孩子现在终于大学毕业,学有所成了广不写信至少也得寄点儿钱来让父母补养一下,或者还一些债了吧,但结果却是杳无音讯,老陈不得不托付记者帮他寻找孩子。

  

  相信很多人都认为老陈的儿子真是太没良心了。然而,更应该这样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他是怎样养成这种性格的呢?是不是老陈的教育出了问题呢?

  分析以上的情况就不难明白,老陈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只要孩子要钱,他就要满足他,即便是去卖血也要满足他。他的儿子之所以能在四年时间花掉六万多元,就是因为每次写信要钱,总能从家里得到钱,所以父母就成了他有求必应的“银行”。

“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句口号曾经响彻大江南北,于是很多父母即使让自己苦点累点,也不让孩子受苦受累,竭尽全力给他们最好的照顾,在金钱方面也毫不吝啬。所以,孩子的种种消费需求总是能够得到满足,从而引领高消费的风潮。

  很多富裕的父母,逢年过节时总是要给孩子送大礼,而且还全力支持孩子在他的同学和朋友之间互赠礼品,于是,在孩子中间就产生了高消费的“送礼一族”,这等于在为儿童高消费推波助澜。

  另外,很多并不富裕的父母为了不让自家的孩子在别人面前“掉价”,也被迫把孩子推入了高消费的误区。实际上,这种助长孩子加入高消费行列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是在潜移默化地为孩子灌输大手大脚的花钱的习惯。毋庸置疑,这些孩子很可能就会加入“月光族”,长大后也很可能继续做“月光族”。

财商培养建议:

  1.不要让孩子加入高消费的行列。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当生活一天天变好的时候,父母一方面不要助长孩子加入高消费的行列,另一方面还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敢于制止他不合理的消费需求。

  此外,父母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劳,体会金钱来之不易。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大手大脚花钱,只懂得享乐而不懂得付出的一代人。

  2.及时了解孩子透支的原因。

  当孩子在月中就把一个月的零花钱用完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很多父母可能会认为,只要孩子高兴,就再给他零花钱。实际上,这种不问孩子透支原因就再给钱的做法一定会让孩子“月光”得更为彻底。

  父母只有弄清楚孩子很快用光零花钱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孩子把钱用在了购买有用的参考书上,或是买了一些玩具,对这两种用钱的方式的处理方法肯定会有所不同。

  孩子如果买必须的参考书,可以放宽处理,继续给他一点零花钱,但一定要问清楚孩子这样安排的原因;孩子如果买玩具,父母一定要“狠心”一些,千万不要妥协,一定要好好教育他,不让他养成只顾眼前、得过且过的心态。

  3.可以试着让孩子“贷款”。

  如果不得不提前额外给孩子零花钱,比如他没钱买午餐了,这时候父母就可以用“贷款”的方式,先把下个月的零花钱“贷”给他。因为是“贷款”,所以要有“借贷利息”。如果这个月给孩子100元,下个月就要让他还105元。当然,孩子可能没有经济来源,那就把下个月的零花钱压缩到95元。

  父母应该知道,让孩子“贷款”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财商,因为这可以让他预先接触贷款的世界。现实社会中,贷款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如按揭贷款、税务贷款等。所以说,让孩子早一天认识贷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4.让孩子自我检讨。

  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反省,找出错误的原因远比父母的责骂奏效。比如,孩子用钱买了一件没用处的东西,与其对他呵斥责骂,还不如让他自我检讨:买回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处?为什么买了它以后,就会没钱买午餐了?东西怎么会值那么多钱?……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省,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会比一连串的责骂更容易让孩子明白理财的道理。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