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

A+ A-

  

  美国著名大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不习惯于掌握钱财的人,是一种毒害,它会侵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可见,理财对孩子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可以说,理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父母必须教育孩子端正对金钱的态度,不能让孩子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让金钱为他服务。

理财教育一定要从小抓

  只有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通过教育不断提升他的理财能力,孩子将来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现代社会,理财技能无疑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所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孩子越早接触钱,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教育专家和理财专家都曾提出,孩子理财技能需要从小培养。

  如果要让债主、警方甚至骗子来替我们对孩子进行这项教育的话,那父母恐怕就会为此付出一定代价了。正因为如此,《富爸爸 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说:

  

  “今天我们的教育体制已不能跟上全球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步伐。我们不仅要教育年轻人在学术上的技能,也要教育他们理财的技能。这不仅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更美好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之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为了财富奋斗终生而不可得,其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他们都曾在各种学校中学习多年,却从未真正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其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却从不去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用钱基本没什么控制,还片面地认为孩子小,两三年内还不需要让孩子理财,当孩子再大一些时,可能就会考虑让他节俭和存钱,现在主要是让孩子好好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可以说,这种观点代表了很多父母的观点。实际上,这是一种理财误解。

  

  美国人戈弗雷曾写过一本专门教孩子理财的畅销书,名字叫《钱不是长在树上的》。戈弗雷认为,孩子在12岁以前就应该逐步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

  戈弗雷在书中指出:8岁时知道可以通过双手劳动挣钱,要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时能够制定简单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对比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而不被广告牵着鼻子走;12岁时能够制定并执行稍长时间的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术语,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曾经在美联储社区事务研究会议上说,美国人需要积累怎样使用新技术的知识,也需要积累怎样做出明确的财务抉择的知识。他认为,开展理财教育越早越好,由中小学着手改善财务知识的基础教育有着根本性的意义,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年轻人避免做出不恰当的财务决定,因为这种不当决定一旦做出,往往就会祸害久远。

  

  不可否认,在今天的教育体系中,针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缺乏足够的力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孩子的理财能力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美国人就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在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3岁开始,教孩子认识钞票的面值,给孩子传授赚钱和用钱的观念。这在中国来讲,很少有父母会这样做。

  所以说,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刻不容缓。父母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就了解金钱,懂得财富来之不易,并注意引导孩子用好每一分钱,让他尽早掌握理财的技能。

  如果父母能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让他拥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并掌握良好的理财技能,就能帮助孩子减少很多无谓的花费,避免让他陷入债务危机之中。另外,孩子从小学会理财,还可以帮助他多学一些有关数学的知识,让他能够从理财的算术技巧之中,更有效地去管理自己的财务。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姚俭建教授认为,对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式;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

  

  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没有掌握良好的理财技能,长大成人后就很难拥有良好的投资理财计划。尽管很多父母认为不应该让孩子过早地接触“铜臭”,但当孩子长大后这些事情将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那时候他们幼时缺乏的理财教育就需要在社会教育中弥补了。

  只有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通过教育不断提升他的理财能力,孩子将来的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兜里越早有钱,他就能越快地适应成年后的生活。所以,尽早地多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理财专家指出,从小就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指导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和工具,短期看来是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孩子及早掌握独立的生活能力,使他能够在高度发达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拥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其实说到底,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还是品质教育。因为这关系到孩子未来以什么态度去从事与金钱有关的活动,也关系到他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价值观的问题。

财商培养建议:

  1.教孩子认识金钱。

  父母首先应该教孩子认识金钱,也就是教孩子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首先让他认识硬币,然后再按数额大小让他认识纸币。当然,这样做是为了唤起年龄小的孩子的最基本的理财意识。

  通过让孩子辨识货币上的图案和数字,一方面让他对金钱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了解祖国的秀美山川,当然也就在无形中对孩子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孩子了解金钱到底是什么。

  父母要告诉孩子,金钱就是货币,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纸币是货币的符号,代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代表着金属货币的价值。

  对于孩子来说,理解这个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父母可以考虑在实际生活中配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另外,也要教孩子认识各种货币的价值。

  3.了解孩子建立金钱意识的时间。

  心理学家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孩子在两到三岁时就开始逐渐产生用金钱交换物质的意识,换句话说,孩子在这一时期就开始学习和模仿成年人世界的金钱观和使用需求,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金钱意识。这一点,父母一定要了解,否则就会永远认为让孩子学习理财还早着呢!就会错过对孩子的理财教育的最佳时期。

  4.不放过生活中的细节教育。

  从具体方法来说,教孩子理财不应该放过生活的细节。比如,在带着孩子去市场买东西时,可以让他帮忙付钱及找钱,一方面增加与人接触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对钱所代表的实际价值有正确的认识。7rM葡华网再如,乘坐公交车时,让孩子去投币买票,这样他就知道空调公交车票比普通车票要贵。

  5.理财教育应该要循序渐进。

  父母对于孩子的理财教育应该循序渐进:从认识硬币到认识数额较大的纸币,从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到让他学会投资。

别忽视孩子理财观念的培养

  只要孩子树立了正确的理财观念,他就能在父母的调教下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所以就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不会理财了!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孩子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很重要,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理财技能培养同样很重要,这些都应该是现代社会少年儿童成长的必修课程。理财不仅是一种财产管理技能,在很大程度上还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品德和诚信问题。

  关于理财技能的培养,有关理财专家建议,首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而理财的方式方法则是次要的,正所谓“先知其所以然,后知其然”。

  因为理财的观念不同,理财的技能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大部分中国孩子以花钱为主,而美国孩子则兼顾赚钱。国外除了过圣诞节外,礼物都是通过孩子自己“先努力后收益”得到的,而中国父母则是利益先行,经常一开始就提出考100分就给孩子买某种礼物。所以,很多时候父母错过了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机会。

  之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正所谓“汉字是教不全的,但查字典的方法是容易学会的”,只要孩子树立了正确的理财观念,他就能在父母的调教下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所以就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不会理财了!

  老洛克菲勒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他从不轻易给孩子零花钱,所以,小约翰·D·洛克菲勒想要有钱花,就必须给父亲做“雇工”。他清晨就到田里干农活,有时也帮母亲去挤牛奶。

  小约翰·D·洛克菲勒有一个小本子,专门用于记账,他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入账,然后与父亲结算。他感觉这件事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所以他做得很认真。来之不易的零花钱也教会他怎样精细地算账,如何在“投入”与“产出”中获得利润,给了他一个生意人的头脑。

  约翰·D·洛克菲勒7岁那年,有一天他独自到树林里玩耍,正玩得高兴,突然在树丛中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他心中一动,想出个了一个奇妙的主意。

  于是,他悄悄地藏在火鸡窝的附近,等火鸡暂时离开时,他就跑上前去,抱起一只小火鸡就跑。回到家后,他把小火鸡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地喂养它。后来,他又抱回了几只小火鸡。

  很快,感恩节到了,他就把喂养大了的火鸡,卖给邻村里的农民,把赚到的镍币和银币,都放进了蓝色的储钱盒里,然后,他又把盒子里的硬币,变成了一张张绿色的钞票。他的做法受到父亲的夸奖。

  ?在父亲的影响下,约翰·D·洛克菲勒在12岁时开始,投身于多彩多姿的工商业世界,16岁当簿记员,靠着他从小养成的商业感觉、逻辑分析头脑以及出奇制胜的经营策略,终于成为垄断全美石油业的石油大王,美国十大富豪之一。

  相信,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洛克菲勒、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式的人物,能成为财富的拥有者,但这至少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理财的观念。如果孩子没有理财观念,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实现这样的梦想。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有才华的穷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的才华大都集中在各个知识的领域内,而很少有人具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对理财知之甚少。是的,就像一句话说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正确的观念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年龄越小可塑性就会越强,父母要在不引起孩子反感或不揠苗助长的情况下,建立起下一代的正确理财观念。所以,父母还是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吧!

财商培养建议:

  1.让孩子做零花钱记录。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开始注意培养他对钱财的倾向和态度。给孩子零用钱的同时,也给他一个小本子,要求他把每笔零用钱记下来,而且每次的花费也要记下来。

  2.父母要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其实,每个人在社会上活动,就好象是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的表演,人生是舞台,有前后场之分。比如,一个人在办公室和家里的言行举止就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办公室就好比是剧场的前场,而家里就像是后台,所以言行举止就会不同。

  而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应该扮演好前场的角色,因为孩子随时在观察父母,在向父母学习,从小到大都在模仿大人的言行,所以说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会理财的父母,孩子的理财能力也不会太差。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把钱当钱用,随意浪费金钱,那孩子也会与父母如出一辙。所以,父母是家庭理财的演员,要随时把角色扮演好,这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以为家庭是后台,就漫不经心。

  父母怎样才能扮演好家庭理财的角色呢?首先,要尊重金钱,尊重物质,不随意浪费金钱,这是最基本的,这样孩子才会对得来不易的财富和物质存有敬意;其次,千万不要为钱在孩子面前争吵,否则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负面心理的阴影,不利于他形成健全的人格。

  3.在生活中把握好教育孩子的机会。

  要想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父母一定不要错过生活中的机会。比如,当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理财讲座时,父母也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共同聆听一些理财观念和技巧;带孩子买玩具时,可以要求他用平时存下的零用钱来买,不要太大方地直接掏钱买给他;带孩子到饭店吃饭时,可以让孩子比较一下价位、菜色,并让他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就能让他学会精打细算;到超市购物时,给孩子一些物品名称,让他去找出打折的或如何买得便宜;去粮店时,让他计算买米油的金额;在月底可以让孩子一起去缴付电话费、手机费、煤气费、电费等,并把账单拿给他看,从而培养理财观念。

  4.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

  提醒父母注意,不要太刻意地把成人世界的理财观念一开始就全部灌输给孩子,最好是让他自然地进入理财的状态。另外,也要注意让他从错误和失败的经验中学习正确的理财方式,建立正确的观念。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当前,青少年高消费会对青少年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

  

  对于“消费”这个词,相信每一位孩子都不会陌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口袋里的零花钱增多了,日常消费也成为孩子常常谈论的话题。那么,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现在,很多孩子都已经养成了高消费的习惯。最近,上海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零花钱,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孩子在消费方面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不知道钱财的来之不易,花钱大手大脚,穿戴时尚名牌等,这都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在儿童节,一位14岁的少年缠着爸爸给他买礼物,无奈之下,他的爸爸花了700多元为他买了一辆遥控车。

  事后,他的爸爸说:“现在的孩子,真拿他们没办法,一到节日就要买礼物,而且要贵的,买便宜货他说在同学面前没面子。”

  

  实际上,这个孩子没有树立起一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是在一种虚荣心的驱使下,作出了错误的购买决定。对于这位父亲,即使开始很无奈,但最终没有拗过孩子,这实际上也是对孩子不正确消费观念的纵容。

  据媒体报道,某高校大一新生一入学,就配置好了“三大件”——7800元的笔记本电脑、640元的大屏幕MP3、1650元的带摄像头手机,而他的这些装备在同学里最多算个中等档次。

  如今,手机、电脑、MP3已经列为了大学生入学必备的“三大件”。据不完全统计,大城市高校的在校生电脑拥有量占近50%,MP3为60%左右,而手机使用者将近90%,基本达到了人手一机。

  

  想一想,“三大件”真是上大学必不可少吗?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家庭、绝大多数的父母来说,孩子上大学的钱掏得并不容易。他们有的倾其所有,有的外债累累,尤其是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孩子的父母就更是如此。而孩子却轻而易举地把这些钱用在了没有必要的消费上,想想已不再年轻的父母,不为他们省点钱简直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消费的目的,如果是出于个人的需要——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应该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父母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反对挥霍和浪费的,但是如果他是真的需要的话,那就让他买吧!

  一般来说,每个孩子的消费可以分为三类: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乐性消费。生存性消费和享乐性消费很容易理解。发展性消费是指,为了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支出,父母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来确定。

  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尽相同,父母如何让孩子把钱花在有利于他的发展上是父母应该好好考虑的一个问题。但是,不管花钱多少,以下三条是父母参照的重要标准:

  首先,是否能高效益地使用金钱、财物,合理消费,恰当使用;其次,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即是否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最后,是否杜绝了奢侈浪费、享乐主义。

  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树立安全健康、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一位著名教育专家说:“当前,青少年高消费会对青少年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所以,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在消费时应该注意的一些消费方法和技巧。

财商培养建议:

  1. 要让孩子注重合理调整消费投入。

  让孩子懂得,在选购商品时,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如果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就应该把一些可以花也可以不花的钱节省下来。比如,有的书太贵,就可以去图书馆看。另外,要本着需要和实用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购物时间,尽量购买价廉合格的商品,要注意检查商品的质量,保证自己的利益。由此,让孩子早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健康成长。

  2. 要让孩子注意消费的内容。

  让孩子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消费是精神消费,不要一味地把钱花在吃、喝、穿等物质享受上。某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吸烟的比例达35%,饮酒的比例达38%,会打麻将的比例更是高达70%,此外,还有很多中学生进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等场所消费。其实,这不仅会伤害身体,而且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消费观,比如,看一些有意义的健康的书籍,听一下能陶冶情操的CD等。

  3. 让孩子学会理智看待广告。

  让孩子知道,广告是商家促销的手段,是说服人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手段,不能作为评价商品的标准。好的广告是一种艺术品,学会欣赏广告,用平静、审慎的态度看待广告,是孩子社会性发展和成熟的表现,也有助于他健康消费观念的养成。

  另外,也要让孩子懂得从广告中获得经济实惠的消费信息,而不是让广告牵着鼻子走;要让孩子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作出理智的选择,尤其是抵御广告的诱惑;要让孩子懂得,选择商品不要根据广告的宣传,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商品本身的品质来选择。

  如果有必要,父母不妨带孩子到超市去有意识地见识更多的商品,让孩子对同类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做一下比较。一旦孩子发现广告中宣传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他就可以增强对广告的识别力,就会在消费中变得更加理智。

  4.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花钱。

  作为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就花钱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不能硬性强制孩子的所有花钱的对与错,也应该看看孩子的想法,让他说出花钱的具体理由,让他说出心里话,正确的应该予以表扬,错误的或不当的当然应该予以批评。

  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一个人如果没有储蓄的良好习惯,他的很多计划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他成功做事的资本,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要想让孩子学会理财,让他具备理财技能,就必须让他学会存钱,也就是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储蓄是父母必须要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每个孩子都应该从小养成储蓄的习惯,这也是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节俭精神的最好办法。

  美国父母,特别是华裔父母,对孩子储蓄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视,比如,孩子喜欢吃冰激凌,如果买一杯要花50美分的话,父母就告诉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你25美分,等到明天再给你25美分时,你才能买来吃。”之所以这就做,就是为了让孩子萌发储蓄的观念。

  如果留心一下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时,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储蓄存款。即使是在他们经济条件并不太宽裕的时候,他们也是努力地节衣缩食,一点点地积攒、储蓄。一旦面临机遇时,他们这辛辛苦苦存下的钱就会成为他们成功的起点。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6岁开始闯荡商界。最开始的时候,他在一家商行当一名簿记员。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储蓄的习惯。虽然他的收入并不多,月薪只有40美元,但他仍然把大部分钱积蓄起来,为以后的投资做准备。

  两年后,他开始做腊肉和猪油的生意,成为一个小有资本的商人。这时候他仍然保持着储蓄的习惯,他要为今后的大投资做准备。机会来了,在1859年石油业掀起热潮时,他凭借着长期积蓄的财力,在一家炼油厂拍卖时,不惜重金,每次叫价都比对手高,最终获得了这家炼油厂的产权。这就是他赖以起家,登上石油大王宝座的“标准”新炼油厂。

  经过20年的经营,洛克菲勒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业,成为亿万富翁。他成功的基础,与他在16岁时开始养成的储蓄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洛克菲勒如果不是有长期储蓄的现款做后盾,他就没办法与竞买对手比价,从而买下炼油厂。如果没有炼油厂,亿万富翁的洛克菲勒也就很难出现。有了储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紧急时刻可以此来抵挡一阵,小钱将会管大用。

  洛克菲勒的成功还在于他勇敢地购买了一片不被人看好的油田。这个油田的原油被叫做“酸油”,谁也找不到一个好方法来有效提炼它。但这个油田价格低得惊人,产油量极高,洛克菲勒下了狠心要把它买下来。他说服了董事们,用800万美元一次性购买了油田。要让油田成为“摇钱树”,必须解决提炼问题。

  洛克菲勒找来专家进行研究。在研究了两年仍没有任何成果时,董事们认为毫无希望,拒绝再提供经费。这时候,洛克菲勒便用自己的积蓄,自费支持研究。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这片800万美元收购的油田,获得了几亿美元的利润。而在这次非凡的成功中,同样是储蓄的习惯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难怪洛克菲勒说:“对标准公司的成就来说,有足够的金钱和信用与其他方面一样重要。”

  储蓄的习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你需要向别人借款时,你的储蓄习惯会帮助你。很多生意人不会轻易把他们的钱交给别人处理,除非他看到此人有能力照料他的钱,并能妥善加以运用。摩根就说过:“他宁愿借款100万美元给一个品德良好,而且已经养成储蓄习惯的人,而不愿贷款1000美元给一个没有品德及只知花钱的人。”

  在发展石油事业中,洛克菲勒也因为急需资金,需要借款。他的储蓄习惯证明他能够维护其他人的资金,这样,他便不费力地借到了他所需要的资金。

  

  有很多人尽管以前也曾经非常刻苦努力地做过许多事情,但至今却依然是一穷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储蓄的好习惯。

  有很多年轻人从来不存钱,到中年以后仍然是一贫如洗。一旦失去了职业,又没有朋友去帮助他,那么他就只好徘徊街头,没有着落。如果他能够偶然遇到一个朋友,就会不断地诉苦,说自己的命运如何不济,希望那个朋友能借钱给他。这样的人一旦失业时间稍微长一点,他就容易落到饥肠辘辘、衣不遮体的地步,到了寒冬时甚至可能会挨冻而死。

  之所以他会落到这种地步,吃这样的苦头,就是因为不肯在年轻力壮时储蓄一点钱。他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储蓄对他会有怎样的帮助,也从来就不懂得很多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储蓄”这两个字之上的。

  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储蓄的良好习惯,他的很多计划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只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而且懂得运用金钱的人。所以,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是他成功做事的资本,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财商培养建议:

  1.给孩子买一个储钱罐。

  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学会储蓄罐存钱。父母要给孩子先购买一个漂亮的储蓄罐,然后要当着孩子的面每天放一些钱进去,这样孩子就会对父母的行为感到好奇,这时父母就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存钱,要让这个储蓄罐“吃饱”,这个储蓄罐里的钱可以做很多事情。

  当孩子已经养成了把零钱放进储蓄罐里的习惯,一段时间过后,当他发现钱罐里已经有数目不少的钱时,他会觉得很惊喜。这时父母可以告诉他,他的存款可以帮他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心愿,这就更容易帮他建立起储蓄抗风险的理财观念。

  2.记得经常督促孩子。

  在孩子刚刚开始学储蓄的时候,父母要记得经常督促孩子,要让他每天都把零钱放进储蓄罐,必要的时候,可以在银行兑换一些硬币给孩子。这样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向储蓄罐里存钱的习惯了。

  3.给孩子在银行开设理财账户。

  当孩子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在银行给他开设理储蓄户。目前,各大银行纷纷推出让孩子理财的金融工具,让孩子通过亲自进行一些简单的账户操作使用,来帮助他了解金融知识,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有的银行为孩子配备了专门的收支账簿,账簿中生动清楚的图示指导取代了一般账簿中枯燥繁琐的文字信息,让孩子清楚自己的收支状况,父母还可以通过主卡掌握孩子的开支情况。

  据报载,某银行推出了“携手奥运成长账户”,这是一种面向青少年的以奥运为主题的“账户管理套餐”。该账户倡导“资金积累更快、账户收益更高、理财本领更强”的理念,激发青少年通过平时的积累,获得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机会。而作为奥运会特色产品,该账户提供印有福娃图案的彩色存折以及个性独特、可分性别的长城花季卡。

  为孩子开设一个储蓄账户非常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在过节收到红包时,父母就可以陪他把钱存到理财账户里。这样,既有助于孩子养成了储蓄的好习惯,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4.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可以存钱。

  可能孩子只知道在银行可以存钱,这时候,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除了银行,还可以到其他地方存钱,这些地方就是非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等。

  5.让孩子认识储蓄的重要价值。

  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储蓄是我们为生活中的意外状况购买的保险,否则,没有人能够承受不幸的打击。如果你不懂得储蓄,那么你就不会成功地主宰自己。那些因为自己不够富有而烦躁的人、那些不能克制自我的人、那些被自己的冲动所支配、不愿为未来积蓄的人,都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遇。

  让孩子知道,由于没有储蓄,很多人失去了生活中的许多好的机会,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一帆风顺的时候总是把钱花得精光!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储蓄的远见和机智。这能使他在意外或紧急情况下镇定自若,而且万一遭受重大的损失,也可以东山再起。没有储蓄,他可能许多年都翻不了身,尤其是在还有一大家子指望他供养的情况下。

  

教孩子学会制定合理支出计划

  

  父母一定要知道,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花钱要有计划性。对孩子来说,花钱有计划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自然具备一些支配金钱的能力。但是,父母也不要掉以轻心,必要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合理的支出计划来帮他科学合理地使用金钱。

  不可否认,大部分孩子的花钱欲望总是非常强烈,老是喜欢买一些新鲜的东西。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这种欲望是无意识的,但是父母如果不注意而一味迎合他,就会纵容、滋长孩子的不良消费欲望。那么,怎么让孩子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呢?那就是要让他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带着孩子走进玩具店或者超市的时候,孩子总是会没完没了地要求父母买各种玩具和食品等。这是令许多父母感到头痛的问题。

  有一位非常明智的妈妈,她每次带女儿去超市前,总是先跟女儿说:“今天,妈妈带你去超市玩,你可以买一件你最想买的东西,价格在20元以内。你得先想好要什么才决定买,如果你要好几件东西,妈妈就不带你去了。”

女儿听完妈妈的这个“条件”后,总是高兴地回答:“妈妈,我知道了,我最想要一个小洋娃娃,不过我还得去超市里看看什么娃娃漂亮。”

于是,母女俩就去超市了,妈妈带着女儿看了各种各样的洋娃娃,并给她讲了一些与洋娃娃有关的故事。最后,女儿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洋娃娃回来。

这位妈妈的聪明之处在于给孩子出了一个难题,孩子需要事先根据价格的上限来决定她要买什么。实际上,这位妈妈做的就是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支出计划。

澳大利亚著名儿童教育家帕特里夏·赖特森曾说:“适当地拒绝孩子很重要,即使你完全是可以满足他的。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父母一定要知道,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花钱要有计划性。对孩子来说,花钱有计划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这个计划不仅包括支出,还包括储蓄,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编列支出预算,帮助孩子培养理财的技能。

  孩子一旦学会了花钱有计划,他做事也就不会再盲目,生活也就自然会变得有条理了。??

  

财商培养建议:

  1.教孩子明白什么是合理支出。

  父母有必要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消费是合理支出和不合理支出。要教会孩子尽量避免不合理支出。这样慢慢培养孩子合理支出钱财的技能。通过指导和监督,孩子自然就会提高理智消费的能力,就能够有所节制地花钱。

  要教会孩子怎样辨别合理支出和不合理支出。比如,在孩子买东西之前让他必须想清楚要买的东西是否真正需要,可以让孩子在心里问自己:“这个东西我需要多久?”“如果不买的话会有什么不利的情形?”“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东西做替代?”……这些问题可以帮孩子有效辨别支出是否合理。

  教给孩子在买东西之前要列一个购物清单,一来可以节省购物时间,二来也是避免不合理支出的有效方法。当然,也可以教育孩子利用压岁钱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购买节日礼物或生日礼物,花钱多少无所谓,关键是增加亲情,培养孩子的孝心。这也是必要的合理支出。

  另外,也可以跟孩子讲一些小故事,并与孩子一起分析小故事,指出故事里的支出是不是合理的支出。让孩子来指出故事里的不合理支出现象,从而加深孩子对必需付出的理解,故事里可以有很多反面的教材,用来警示孩子,引导孩子正确理财。

  2.告诉孩子哪些是生活的必需支出。

  要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生活必需,慢慢体会生活的基本要素,这对他将来的独立生活很有帮助,尤其是对他的理财技能帮助更大。一般来说,孩子很少知道父母给予他的生活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是说他很少知道生活需要付出什么。

  让孩子了解必需付出,为的是让他知道,除了必需的事情,其他的都可以当成“非需求”。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为其他事情做开支。告诉孩子,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都是生活的必需付出。那么,怎样让孩子对此有更形象、更深刻的认识呢?

  父母可以让孩子观察家里都在那些方面有开支。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月家里用了多少电,烧了多少煤气,用了多少水,然后和孩子想一下,如果不为这些事物付出,家里将是怎么样的一个处境。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孩子理解这些付出都应该在生活预算内,缺一不可。

  3.让孩子制定消费计划。

  当孩子手中有了一定数目的钱时,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一般来说,孩子的毛病就是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再向父母要。针对这一点,父母要督促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当然,消费计划主要由孩子来制定。

  比如,在给孩子钱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他提出一个支出原则,让孩子自己去制定计划。父母不要干预孩子制定计划,但是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监督、检查,看看孩子是否根据计划合理地使用零花钱。

节俭孩子成就好孩子

  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在今天这个时代,孩子只有懂得节俭,才能建设好家庭,才能创造一番事业,才能获得一生的成功。

  即使家里很有钱,父母也要让孩子懂得节俭。提倡节俭并不是反对孩子消费,而是提倡合理消费,反对孩子肆意挥霍和不道德消费。不管家庭贫困还是富裕,盲目地花钱、随便浪费金钱永远都是不良品质的反映。

  要让孩子知道,钱一定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无有所值。孩子现在怎样花钱,将会直接影响到他将来管理金钱的能力和习惯。如果他能够养成节俭的美德,就意味着他具备了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也意味着他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作为孩子,应该了解生活中勤俭美德的重要性,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关于节俭,古代的先贤给后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三国时期的蜀国贤相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总是相连的,所以,要让孩子学会爱惜东西,节约粮食,同时也要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尽自己所能帮助家人料理家务。

  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是,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李商隐虽是婉约派诗人,但这句诗并不“婉约”,一句话概括了节俭对于国与家的重大意义。

  奢侈浪费则历来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时期杰出史学家司马光在《训俭示廉》中说:“侈则多欲”,而“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意思是说,一个人奢侈浪费就会产生很多种不好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多半会导致贪图享受,追求豪华,这样必然会因为行为不合正道而灾祸临头。

  明朝著名理学家朱柏庐先生在《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说,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这句话在告诫人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

  朱柏庐谆谆教诲下一代,要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他认为,千万不要把日常的事物看轻了,要知道父母谋求衣食的艰难,桩桩件件都来之不易。它包含着饮水思源、不要忘本的意思。

  

  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把古圣先贤的名句永远镌刻于脑际。“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相信,华人首富李嘉诚对这句话理解最深,他可以捐几亿元,但他也可以不让一分钱轻易失去。

  很多人可能认为勤俭的观念已经陈腐不堪,也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节俭”一词也渐渐被一部分人遗忘了。其实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因为社会经济正在一片喧嚣声中高速发展着,要知道,社会经济越发展,勤俭的社会功能就越来越大。勤俭持家在新时代的今天并不过时,而且勤俭节约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与力量的象征。

  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1分钱,中国13亿人就能节约1300万元,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元,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就能让近千万个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由此可见,倡导勤俭节约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有多么的重要!

  

  日本人正在崇尚“清贫思想”,他们在用我国古代《菜根谭》上的格言管理企业。法国人也在更新观念,以俭朴为荣,政府倡导全民勤俭过日子。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提倡“简单生活”,因为他们发现了简单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节俭已成为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新时尚。

  美国人大卫在美国非常走红,原因是他写了一本名叫《自动百万富翁》的畅销书,这本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提倡节俭持家致富。大卫认为,节俭持家并不同于普通的勤劳致富,这是两回事情。勤劳可以致富,但如果不能系统地、长时期保护财富,最后还是一无所有。因此,勤俭持家就是勤俭管理家的财富,最后达到能够致富,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大卫本人也因此被全球第一网——雅虎网站聘为财经专栏作家。

  

  由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节俭并不是小气,而是“世界通用”的一种美德,是一种做人的素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日常生活非常简朴节约,他认为,不管是富足还是贫穷,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有可能事业有成。

  

  英格瓦· 坎普拉德是世界知名企业瑞典宜家(IKEA)的创始人,他曾经一度超过比尔· 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但他的生活却俭朴得难以置信:座驾是一辆已经驾驶了15年的轿车,乘飞机出行总是坐经济舱。

  有一位记者向他证实是否真的驾驶一辆破旧的沃尔沃汽车时,坎普拉德说:“它还很新呀,才用了15年。”

  “人们说,我很小气,但我不介意他们怎么说。我为能遵守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而自豪。”坎普拉德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激发宜家在全球的9万名员工重视节俭的美德。宜家员工总是被要求办公用纸必须正反面都要利用起来。

  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也同样规定,所有的沃尔玛员工都必须遵守节俭的经营规则。沃尔玛从来不在豪华商业区设立分店,广告上的投入也少得可怜,用于办公场所的费用更比同等规模的企业少3/4。正是因为沃尔玛执着于节俭经营的理念,这家零售业航母才得以在全球市场上所向披靡。

  美国人沃伦·巴菲特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的生活准则就是“简单、传统和节俭”。他穿的西服是旧的,钱包是旧的,开的汽车也是旧的。但是他却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节俭精神》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节俭不仅仅是美德,更是一种成功的资本,一种核心竞争力。在微利时代,只有节俭的企业有生存发展的机会。”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同样,在今天这个时代,孩子只有懂得节俭,才能建设好家庭,才能创造一番事业,才能获得一生的成功。

  

财商培养建议:

  1.试着改变孩子的消费观念。

  父母应该注意让孩子改变一下消费观念,要让他树立节俭的意识。在这一方面,伟人***早就教导人们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所以,我国的国情和事业都决定了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养成节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即使将来国家富裕了,仍旧不能奢侈浪费,这不仅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它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让孩子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历来为国人所提倡,每一位有志气的孩子都应该静下心来,仔细咀嚼民族的这些传统精神“盛宴”,把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2.让孩子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节俭。

  父母一方面要让孩子建立起节俭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积极行动起来,在生活中厉行节俭。比如,如果去比较远的地方购物或活动时,一定要让他乘坐公交车,而不能乘坐出租车;可以让孩子在超市或商场购买一些打折的生活必须商品,当然也可以利用商家的购物优惠券购买;可以让孩子尝试在网上购物,一般来说,大型的购物网站商品都打一定的折扣,比如当当网、卓越网等。

  3.教孩子懂得珍惜物品。

  父母也要注意教育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费。让孩子懂得所吃、所穿、所用的都来之不易,都是人们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随意浪费就是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的表现。

  4.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

  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工厂、农村的生产劳动过程,参观书籍、报刊的印制过程。孩子一旦懂得了这些,也就会养成节俭的习惯。

  5.父母要给孩子做节俭的榜样。

  当然,培养孩子的节俭品质,也应该从父母做起。在节俭方面,父母从认识到行为都应给孩子做出好样子。节俭的美德是传家宝,在孩子身上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孩子的零花钱会创造精彩生活

  作为父母,不应该只给孩子零花钱,而不管他零花钱的用途。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用零花钱来创造他的精彩生活。

  国内一项对北京、上海等5大城市儿童消费所作的调查显示,5城市儿童全年的零用钱总额超过10亿元。可见,怎样有效引导孩子使用零用钱就成了父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然而,让人感到担忧的是,中国同龄孩子间零花钱的差额过大,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方式较为随意,孩子对零花钱的支配权也偏小。所以说,教育孩子理财,一定不能忽视他们的零花钱的存在。

  

  日本前桥国际大学山本教授曾和同事一起进行了一次关于中、日、韩以及越南四国少年零花钱方面的调查,他发表调查报告指出,比起近邻日本、韩国和越南,中国城市青少年的零花钱绝对金额最多。

  山本教授曾说:“在我们入户调查的一个中国家庭,该户读初一年级的中学生一个月零花钱达到400~500元,而据他母亲讲,这个数额在班级上并非最多。”实际上,如果按照实际购买力换算,这相当于日本和韩国孩子零花钱平均水平的2倍,甚至是3倍。

  根据他们的调查,在日本相同年级也就是十三四岁的中学生中,每个月零花钱在2000~3000日元之间,折合成人民币约140~200元之间,韩国青少年的零花钱绝对金额比日本略少,但是考虑到购买力的因素,两国相差并不大,而同样经济发展迅速的越南,青少年的零花钱数额最低。

  在描述中国青少年的零花钱状况时,日本学者用了“不安定”这个词语来形容。在中国家庭,子女的零花钱金额随着家庭经济的变化,每个月可能都会有所不相同。除此之外,一个班级中,孩子零花钱的数额相差也非常大,一个月零花钱多者可以上千元,少的则可能几乎没有。日本学者表示,中国孩子零花钱的“贫富差异”让人吃惊。

  日本学者调查发现,中国一个班级孩子家庭的收入水平即使差不多,因为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中国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数额也有明显差别。在日本和韩国,尽管经济条件不尽相同,但一个班级同学的零花钱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父母甚至会相互打听各自给子女零花钱的数额,并约定大致的数额,以免让孩子攀比而造成心态不平衡。

  在中国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也引起了日本学者的兴趣,即中国孩子的零花钱并不是完全自主安排的。山本教授曾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孩子的零花钱虽然比较多,特别是压岁钱也有很大数额的进账,但是这些钱的使用通常要由父母指导支配,最后多数用在学费、书本费等方面。”

  山本教授表示,在日本,零花钱完全都由孩子自己支配,学费等费用则是父母应当承担的支出。日本、韩国父母虽然严格控制子女零花钱的数额,但是一旦给出就不会对零花钱的使用过多干涉,让孩子自主安排零花钱,父母把这视为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途径。

  中国父母给与孩子零花钱似乎缺乏固定的模式,日本学者表示在其他三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都比较固定,而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的方式就显得比较随意:既有可能定时定量地给,也可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而额外增加。

  根据调查,四国的父母对孩子零花钱的控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根据孩子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孩子零花钱,每一次和孩子协调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日本家长多选择前者,韩国和越南的家长则乐于采取后一种方式,而在中国,两种方式的选择兼而有之。

  日本学者认为,不同零花钱的给予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有不同影响。定时定量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懂得统筹安排财富;需要用钱时与家长协商,则能锻炼孩子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而没有规律地随意给零花钱,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如果给得少,孩子有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欲望,一旦给得多的时候,很可能导致欲望的无节制。

  在今天,无论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还是理财专家都一致认为,孩子手中有一定的零用钱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关键是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能够正确的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钱,让他能够从小学树立一个正确的理财消费观念。

  可见,作为父母,不应该只给孩子零花钱,而不管他零花钱的用途。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用零花钱来创造他的精彩生活。

财商培养建议:

  1.鼓励孩子用零花钱购买一些东西。

  儿童理财教育专家认为,孩子上小学后,父母应该帮助他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财知识,比如消费、储蓄等,并让孩子进行适的当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他喜爱的一些小东西。

  比如,带孩子去超市时,孩子可能喜欢某个小玩具或者是某本书,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建议孩子用他的零花钱买,然后鼓励他去付款,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了解金钱的实际价值,又能锻炼孩子的胆识。

  2.与孩子讨论剩余零花钱的用途。

  当孩子零花钱不够用时,父母尽量帮他找出原因,让他克制自己的花钱欲望;当孩子零花钱有剩余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提出表扬,然后与孩子一起讨论怎样用剩余的零花钱。

  比如,可以让孩子把省下来的零花钱存入专门的账户,这时候可以把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计算利息等知识逐渐地教授给孩子,培养孩子对理财的兴趣和能力。

  3.让孩子积攒零花钱。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零花钱积攒起来,这样他就可以买一些自己想买的“大件”,一旦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实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愿望”时,他就会比较有成就感。同时,这样还有利于孩子树立一个长远目标,并能坚持实现这个目标。

  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的“大件”要求有求必应,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也不会爱惜金钱。

  4.给孩子建立关于零用钱的“可”、“否”的观念。

  在零花钱方面,父母也应该给孩子建立相关的“可”、“否”观念。比如,帮父母买东西找回的零钱应及时交给父母;不能零用钱随便买一些无益的玩具或街头零食;零用钱可以买好书籍,但不能只买不看;不可以拿零用钱去网吧或其他少儿不宜的场所;不可以用零花钱与同学攀比穿戴或高级文具等;可以用零花钱去救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可以用自己省下的零花钱为父母或师长买一点能代表自己心意的礼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激父母。

给孩子一次持家的机会

  父母应该尽早给孩子一次持家的机会,让他做一回家庭“财政大臣”,让他对金钱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以此来培养他的理财技能。

  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如果不能设身处地、亲自去体验,他就没有办法知道其中的痛苦和艰辛,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品尝到成功后的甘甜和幸福。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让孩子切实持家,就等于让他在生活中实践了理财的过程,他的理财能力就会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家庭中,孩子只有掌管了钱财,做了家庭“财政大臣”后,他才能体味到其中的滋味。

  作为父母,也应该尽早让孩子体验到这种经历,给他一次持家的机会,让他做一回家庭“财政大臣”,让他对金钱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以此来培养他的理财技能。这会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

  由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主办的《家庭教育》杂志曾经刊登过一个案例:

  

老王的儿子今年13岁,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吃穿玩乐也越来越讲究,每天桌上若无鸡鸭鱼肉,便绝食抗议,衣服稍旧或不时髦就不愿穿。平时向父母要零花钱时,10元、20元不动心,难以达成“协议”,而且对家里的物品也毫无爱惜之心。

儿子的现状让老王深思,他们的工作单位都不景气,两口子随时都有可能下岗,家庭每月总收入还不到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子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他们日后如何能侍候得了这个“小皇帝”?

妻子提议开一个家庭会议,会上妻子说:“现在我们家花钱多,来钱少,每月入不敷出。我建议以后每月开一个家庭会,通报每月家庭收入,实行家庭成员人人轮流理财,做到计划开支、节约开支。”老王马上表示同意,儿子则疑惑地问:“我也参加理财?”妈妈不容置疑地说:“是的,你也是家庭中一员,自然要参与理财。”

接着儿子问怎么理财。爸爸告诉他就是把家里的钱管好。儿子听说要管钱,非常高兴,说:“以后不需要天天向你要零花钱了。”爸爸告诉他:“管钱,并不意味着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如果无计划地用钱,今朝有酒今朝醉,要不了几天,一月的收入就花光了,那以后只有喝西北风了。家庭理财就是根据每月收入情况,进行计划开支,做到支出合理又还有结余。”

第一个月由老王妻子理财。当月收入是764元,妻子首先列出开支计划:家庭生活包括柴米油盐等350元,儿子学习费用100元,人情往来100元,儿子零花钱30元,添置衣服100元,计划共开支680元。在这个月里,她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每日有荤有素,一家三口还各做了一件衣服。

儿子的零花钱用完后,又找妈妈要,妈妈严肃地说:“现在计划开支了,用完了就没有了。”儿子只好撅着嘴走开。到月底一结账,一月总共开支634元,结余130元。老王佩服妻子的理财能力,儿子也表示要向妈妈学习。

到了儿子理财的那个月,家庭收入共780元,儿子开始天天买鸡鸭鱼肉,大手大脚地花钱,不到10天,就用了400多元。老王提醒儿子:“这个月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看你怎么用。”儿子也为难了,从此每天买菜只买点白菜萝卜,根本无荤菜,老王两口子都吃不下来,他们想儿子也一定吃不惯这么差的菜,便不用说出来。

这个月儿子理财共开支760元,结余20元。儿子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这个月我没理好财,下次一定虚心向妈妈学习。”妈妈鼓励他说:“这个月理得还算不错,略有结余嘛!零花钱也花得比前些日子少得多了。但以后理财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认真地做好计划开支,不能时而过紧,时而过松,要做到细水长流。”

那年暑假,他们一家三口到北京旅游。爸爸妈妈决定将这次旅游理财的任务交给儿子。儿子买票时,考虑再三,买了硬座票。他说这样三人往返车票可以省下500多元。买盒饭时本来要给儿子买15元的,但孩子一律买了5元的,还说不能搞特殊化,要一视同仁。游玩时,天气炎热,孩子不买矿泉水,而是买了大碗茶,这样每人次可以省下2.5元。

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懂事,做父母的打心眼里高兴,这次旅行由于儿子处处精打细算,比预计的少开支近千元。回来后,父母高兴地奖给儿子50元的零花钱。

  老王无疑是很聪明的,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通过让孩子持家学习理财技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理财的重要性,学会理财的方法,从而对理财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并应用于实践。当然,孩子也就真正理解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句老话的道理。

  有些父母认为不应该让孩子持家,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的父母,认为让孩子持家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其实不然,许多孩子通过持家后就会了解家庭的状况,这样他反倒处处能够替父母着想,控制自己花钱,孩子也会更加热爱家庭、热爱父母,也热爱劳动。

  实际上,让孩子持家理财,还也可以让孩子提高管理能力、处世的能力,有效培养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无疑,这会大大激发孩子的潜能,调动他内在的积极性,他就会力争把每一件事情都干好。

  

财商培养建议:

  1.敢于放手让孩子持家。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敢于放手让孩子来持家,给孩子一次持家的机会确实会收到很不错的效果,这一点在上面的案例中体现得非常好。所以,父母完全可以尝试,相信最终的效果一定会让父母感到意外。

  2.给孩子创造机会持家。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定的机会持家,比如可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今天我当家”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孩子在这一个活动日中,要尽量把家庭中他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儿全部包下来。在这一天,父母要给自己放一天假。

  3.注意鼓励和表扬孩子。

  在给孩子机会持家时,可能孩子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加油,及时鼓励他,告诉他,父母相信他的能力;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也要及时对他提出表扬,这样孩子才会做得更好。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金钱教育

  

  作为父母,一定要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这对他的一生都将会非常有益。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因素,要对照这个年龄段应该进行的金钱教育内容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金钱教育。

  很多人都认为,金钱教育就是一种理财教育,实际上,对孩子的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还是一种人格和品德的教育。作为父母,一定要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这对他的一生都将会非常有益。

  其实,父母完全能够通过教育,让孩子具备经济头脑,当然也能够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这类教育需要尽早进行。孩子接受了良好的金钱观教育,长大成人后才能对金钱抱有正常的心态,才能处理好人与金钱之间的关系。

  对孩子的金钱教育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因素,如果孩子太小,对他讲很多高深的理财知识,那么孩子肯定吃不消;同样,如果孩子的年龄稍大一些,又对他讲很简单的金钱知识,孩子可能觉得无聊。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一定要有不同的金钱教育内容。

  

  说起英国人,他们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体现在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孩子理性消费,鼓励孩子精打细算。

  在英国,从中小学起就开始了理财教育,并针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5~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金钱教育呢?应该看看孩子在哪一个年龄段,对照这个年龄段应该进行的金钱教育内容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金钱教育。

财商培养建议:

  1.对5岁以下孩子的金钱教育。

  这个阶段应该向孩子传授一些简单知识,一定不要对孩子灌输太多学前儿童无法理解的抽象概念,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只对具体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可以让孩子认识金钱,让他区别硬币与纸钞,这样才能让孩子肯定金钱的价值。

  教孩子认识金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各种面值的硬币展示给孩子看,要向孩子解释每枚硬币价值多少,然后将其按不同方式进行组合搭配,把不同的硬币加在一起。当孩子对此全都熟悉以后,就可以再加上不同面值的纸币。

  当孩子认识了金钱的形状和面额后,父母可以告诉他,钱是要经过辛苦的工作赚回来的,所以应该珍惜金钱。当父母在ATM取款机取钱时,也应该向孩子解释钱的来源,否则孩子就会误以为父母能够从取款机上获得无限数量的现金。

  这个阶段,还应该让孩子掌握金钱的用途,让孩子熟悉身边物品的价值,让他知道金钱能够换取很多有用的东西,要爱惜金钱。父母要多带孩子到超市购物,让他了解常用商品的价格,也应该让他到收银处付款,并让他点算找回来的钱是否正确。

  2.对6~12岁孩子的金钱教育。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这个时期以后,性格已经开始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处理有关金钱的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除了受到父母的影响外,也开始加入自己对生活的一些理性思考。所以,父母应该把加强孩子的纪律性及责任感作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自我训练,让他自己设计梦想计划表、零用钱的收支平衡等。

  除了金钱的基本知识外,父母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不同的理财工具,比如当孩子踏入小学时,父母可以带他进入银行,让他成为银行的顾客,给他开设第一个储蓄账户。在进入银行之前,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释什么是银行,为什么要把钱存到银行,为什么存款会有利息等。

  孩子稍大一些的话,父母可以向他解释银行赚钱的方法,包括银行发放贷款赚取利息收入等。孩子知道得越多,将来运用银行服务时就会越灵活。

  孩子到了10岁左右,还可以让他拥有自己的银行卡,但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清楚解释它的用途,例如银行卡的特性、存取方法等。

  3.对13~18岁孩子的金钱教育。

  这个时期,孩子已经进入了中学,父母可以教给他一些实质性的理财方法,比如让孩子留心家庭的财务开支,让孩子准备一个记账本,学会定期整理,做到收支平衡。

  当然,父母也可以在这个阶段集中教给孩子投资和保险的相关知识,开启他的财商潜能。父母可以尝试教导孩子把存在银行的一部分金钱用来购买股票与基金。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训练,因为只有通过真正的买卖,孩子才会对股票和基金有深入的认识。

  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因为他的数学和其他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父母可以教他更深奥的理财知识,例如外币的汇价、税务的安排等。

  4.对18岁以上孩子的金钱教育。

  孩子过18岁后,应该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财和投资知识,所以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把各种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以及怎样利用各种类型的工具,让他替自己做好财务预算计划。

  孩子18岁后就可以自行申请信用卡和私人贷款,所以在孩子的理财教育中,必须让他明白这些财务工具的运用方法;要让孩子明白信用卡和私人贷款的运作,向孩子解释在什么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信用卡和贷款,让他了解到期缴款日、信用额的设定、最低还款额、现金透支等。

  这个时候,父母也可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理财世界,比如家庭财务计划的设计、家庭的财务状况、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以及投资与风险的分析等。

  让孩子学会记录收支情况

让孩子学会记录收支情况不仅可以帮助他培养良好的理财意识和习惯,也很容易让他理解“花钱容易挣钱难”的道理。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有良好的习惯,这是他成功的不二法门。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财商,就应该培养孩子在理财方面的好习惯。

  实际上,让孩子学会记录收支的情况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每一笔开销和支出运用记账方法记录下来,这样不仅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钱花在哪里,更能让孩子自己通过记账的方式,了解自己的消费和支出的喜好,并定期追踪,克服消费冲动和不良消费习惯,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

  有理财专家说:“记账是理财的起点,记账是理财的根本。”孩子的愿望是无穷的,但可以使用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财的关键是懂得如何取舍,而记账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另外,父母也可以通过孩子记账而早早知道他将来可能的择业取向,如果孩子对数字非常敏感,而且也喜欢这种记账方法的话,那么父母可考虑将孩子培养成下一代的金融大家!

  比如,父母给孩子零花钱后,就应该让孩子记录相关的收支情况。这一点,美国父母就做得特别好,而且美国的孩子们也都习惯将每一每分钱的用途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而且,在下一次向父母要零花钱时,必须将上一笔钱的支出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出来。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对孩子的“苛求”就是最好的例证。

  

  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家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富翁,他的家族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约翰。尽管洛克菲勒那么有钱,却从不娇惯儿子,从小教育儿子生活要节俭。当约翰·洛克菲勒从父亲手里接过家产以后,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

  约翰·洛克菲勒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孩子入学以前,约翰·洛克菲勒从不给他们零用钱,直到孩子上学以后,才给他们少量的零用钱。发给的零用钱根据年龄而变化:孩子7~8岁时,每周30美分;11~12岁时,每周1美元;13岁以上,每周2美元。每周发一次。

  约翰·洛克菲勒要求他的孩子在每天睡觉前必须记下每一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小汽车还是买铅笔,都要如实地一一记录。而洛克菲勒每天晚上也都要查看孩子们的记录,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他都要询问为什么要这些东西,让孩子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真实,而且解释得有理由,洛克菲勒觉得很满意,那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美分。如果他觉得不好就警告他们,如果再这样就从下次的劳动报酬中扣除5美分。

  此外,凡孩子主动从事家务劳动,也获得报酬,例如打死100只苍蝇,奖励10美分;消灭1只老鼠,奖励5美分;给家里人擦皮鞋,每双付5美分的劳务费。

  约翰·洛克菲勒的这种“苛求”的“政策”,让孩子们很高兴,他们都争着把自己记录整齐的账本给父亲看。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不再乱花钱而被父亲罚款。洛克菲洛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当家理财的本领。他们的后人成年后都成了经营的能手。

  

  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长大后能够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开支,就必须让他从小做好财务记录,让他好好掌握每个月零用钱的运用。让孩子记录每天的消费,并不是要管制他用钱,而是给他一个工具,让他进行自我监管。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够做好财务记录,他就可以更有效地运用金钱,就能够养成审慎理财的良好习惯,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较大的自由度,让他去处理自己的金钱问题。

  收支财务状况是达成理财目标的基础。所以,孩子的账本可以设计成“收”和“支”两个部分。让孩子知道,“收”就是收入,包括得到了多少零花钱,是在什么时候得到的,谁给的,原来的用途是什么,是父母奖励自己的,还是靠自己劳动或其他方式得来的;“支”就是支出,包括什么时候用了多少钱,花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买玩具还是用于其他开支等。

  有理财专家建议,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记账的习惯。比如,可以让孩子为自己所花的零用钱做一下记录,这样能让孩子对“花钱”有一个正确恰当的概念。

  实际上,让孩子学会记录收支情况不仅可以帮助他培养良好的理财意识和习惯,也很容易让他理解“花钱容易挣钱难”的道理。

财商培养建议:

  1.给孩子准备一个收支记录本。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收支记录本,可以带孩子到文具店,让他自己挑选一个漂亮的小本子,本子不能太大,以能够放进孩子的口袋里为宜。

  一般来说,父母应该让可以把星期作为基本单位来记录零用钱的收支。在每星期开始时,让孩子先在“收入”一栏记录得到的零用钱的金额,其中应该包括上星期剩余的零用钱,另外还应该有孩子的其他收入,如一些特别奖赏。每次买完东西后,就让孩子在“支出”一栏中记下支出的金额、日期和用途。

  每星期结束时,让孩子用收入减去支出得出余额,就是该星期的结余。孩子如果不懂加减法,父母可以帮他计算一下总数,顺便检查一下孩子的账目。

  2.培养孩子的记账习惯。

  因为孩子的年龄可能很小,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记账,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他未来一星期所需要的花费都记录下来,然后再逐日补上额外支出的项目。这样就可以慢慢养成孩子记账的习惯。等记录一段时间后,就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记账。等下次领零用钱的时候,再交给父母检查。

  这样做的好处是,父母可以借此来监督孩子的消费倾向,如果发现有任何偏差的话,可以适时地纠正。如果父母要刻意培养男孩子记账习惯,应该教他在记账时有所取舍,抓住大头,零星的小东西可以稍微忽略不计;如果是教女孩子学记账,在记账技巧上可以严格要求一点,这样就能让孩子学会精打细算。

3.与孩子讨论零花钱的使用。

对于孩子零用钱的记录,父母应该在每个星期都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一起讨论零用钱的使用情形,并与孩子建立一致的价值观。如果出现剩余的话,就让孩子把余钱留到下个星期,或是作为储蓄;但如果出现赤字,父母就应该与孩子一起检讨,为什么支出会比预期多?实际上,与孩子讨论的过程也是亲子沟通的一个好机会!

把管理金钱的原则教给孩子

  既然要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就要把管理金钱的原则教给孩子,就应该相信他可以自己处理金钱。

  有很多父母经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虽然把零用钱给了孩子,但却管制得太多,给孩子硬性规定什么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等,一旦孩子不听话,父母就会把孩子下个月的零用钱扣下。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孩子胡乱消费,但是因为一切都是听从父母的指令,自己没有控制的权利,所以在用钱的过程中,他根本就不能学到任何理财的技巧。

  

  大卫·欧文在他的著作《我家老爸是银行》中指出,大部分父母即使让孩子拥有存款,却完全不给他们支配权,往往孩子要买什么,父母认为没有必要,就会极力阻止,徒然留下不好的沟通经验,倒不如给孩子一点意见让他自行评估。

  儿子想换一辆新的脚踏车,大卫·欧文既不赞同但也不阻止,只是分析原本的脚踏车仍旧很新,可以使用,而想买的新脚踏车除了外型不错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好用的功能,而且价钱很高出,可能会花掉儿子所有的存款。分析后,他把决定权交给了儿子。最后,儿子不再坚持。

  大卫·欧文认为,毕竟孩子未来还是要自己决定如何支配金钱,现在做错决定也许只是损失几十元,最多几千元,可是却能换回一个教训,以免长大后一赔可能就上万元,或甚至倾家荡产。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意见,给他适当的自主权。所以,既然零用钱是孩子的,就应该让他有自主权,父母只能从旁边提醒,而不应该过分强调自己的意见。给孩子应有的自主权,并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树立一种平等的态度。

  作为父母,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如果他的想法正确,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如果他的见解有误,应该与他细心讨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所以,在孩子运用零用钱的过程中,父母应是一位从旁边鼓励的旁观者,而不应该是全权替孩子主导。

  

  杨扬6岁那年,收到了2000元压岁钱,妈妈为他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并要求杨扬每月在自己的账户上存10元。妈妈要求杨扬每次花钱不能超过10元,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必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些小礼物。

  给杨扬开办账户后,妈妈还给了杨扬一本小册子,告诉他如何充分利用账户。杨扬妈妈认为,让孩子对自己账户的存款负责,这样,他就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即使在买东西时,也会精打细算。

  杨扬每天都会花5元钱,其中2元是车费,2元是餐费,1元是零食费。有一天,杨扬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发现我们学校小卖部的干脆面太贵了,这样吧,你帮我在超市多买几包,我付你钱。”妈妈一听,这孩子怎么这么聪明了?于是高兴地替儿子买了5包干脆面,每包便宜2毛钱,儿子省下了1元!

  一周后,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先出钱给我买一箱吧,这样更便宜,我每周把钱还给你。”妈妈又同意了,结果每包便宜了3毛!

  现在,14岁的杨扬已经有两个属于自己的账户了,其中一个定期账户是用于存放不常用的钱,这样利息高;另一个是活期账户,用于存放日常开支,可以随取随用。妈妈又为杨扬办了一个储蓄卡,让杨扬自己去银行取款机取钱。这让杨扬感到自己长大了,他非常珍惜每次取钱的机会,妈妈规定每次只能取50元,而且要求他必须在月底保证储蓄卡保证收支平衡,如果他不顾一切用光钱,那将取消他使用储蓄卡的权利。其实杨扬已经不会乱花钱了,因为他从小就习惯控制自己花钱了。

  比如,杨扬每天有买报、读报的习惯,以前他喜欢买很多报纸,实际上感兴趣的只有一个版面或一篇文章。后来,他给自己规定买报费用每天不能超过2元钱,长期下来,他知道哪些报纸组合能满足自己最大的阅读愿望了。

  

  既然要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就要把管理金钱的原则教给孩子,就应该相信他可以自己处理金钱,父母只是在一旁提供必要的协助与咨询,给他一定的可支配金额,让他用管理金钱的原则去管理。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城市6~15岁的孩子,拥有自己可支配的日常零花钱和春节时的压岁钱总额已达到56亿元,数额十分可观。引导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钱是很多父母面对的重要教育任务。

财商培养建议:

  1.让孩子学会发挥每一分钱的作用。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如何让每一分钱可以发挥效用。比如,孩子可以用自己拥有的钱去买想要的东西,而不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一旦金钱不足又非买不可时,可鼓励他想出取得差额的方法,但前提是这个方法一定是合法正当的。如,可以让在家庭做一些需要力气的劳动来换取奖励等,这是在教他如何正确赚钱,有钱才能够消费。

  2.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积蓄。

  除了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外,有些物品,父母应该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去购买。比如,孩子想买网球拍、运动鞋时,父母可以指导他用全部或一部分储蓄。这样,孩子就能够认识到储蓄的意义,就能够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而且也能够教他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3.教孩子拟出一个真正适合他的预算。

  让孩子知道,预算的意义,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乐趣从生活中抹杀。真正的意义在于给自己一点物质安全和免于忧虑。

  有人说,依据预算来生活的人是比较快乐的。是的,比如有两个家庭是邻居,住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郊区,家里孩子一样大,家庭的收入也一样。但是,他们的预算需要却会截然不同。原因是什么?因为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所以,预算一定要按照各人的需要来拟定。

  4.教孩子学会聪明地花钱。

  让孩子懂得聪明地花钱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让孩子学习怎样才能让金钱得到最高的价值。父母都知道,所有的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要做的只是设法为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

  实际上,孩子以后无论是为公司,还是为自己,都应该懂得用同样的金钱买到最合理、价值最高的东西。所以,作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教孩子学习聪明地花钱吧!

教孩子认真对待压岁钱

  教孩子学会认真对待压岁钱,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让孩子支配压岁钱,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节约美德、自制能力及与人为善的品德。

  有人说,压岁钱是中华民族重礼仪、重情谊的典型载体。是的,在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孩子给长辈行磕头礼,以表示对长辈的祝福与敬重,长辈则给孩子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压岁钱的施与取,既表达了共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气氛,也体现了“父慈子孝”的传统**道德。

  很多孩子的压岁钱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这让孩子在一夜间“暴富”起来。然而,从孩子们压岁钱的“流向”来看,却能够体现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不足。

  可以说,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欠缺理财意识和技能。有的孩子收到了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压岁钱,没几天就在网吧、高档消费场所花光了。春节过后,孩子们就会用压岁钱买手机、做头发、购彩票、玩游戏、请客吃饭,甚至是给班长、同学送礼,这些似乎都已经成为了时尚。

  

  丰凯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去年春节,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们送给他的压岁钱整整有2800元。这么一笔钱,可把这个小男孩儿高兴坏了,他说要用这笔钱买变形金刚、游戏机、书包、文具……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很小,自理能力比较差,他的父母还是决定将所有压岁钱“交公”,由父母代为保管。结果,丰凯一下子就失去了梦寐以求的“财富”,他感到非常失望。

  王帅今年14岁,上初中二年级。去年春节,她收到了来自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压岁钱4300多元。父母觉得,孩子已经是初中生了,应该充分信任他,于是决定由王帅全权支配这笔钱,父母不再干涉。没想到,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孩子就花掉了3600多块。一问才知道,这些钱都用在请同学吃饭、玩游戏上了,一次他和同学去高档餐厅吃东西,一下出手就是600多元!

  对上面两个家庭对压岁钱的处理态度,有关儿童理财专家专门作了分析,丰凯父母的处理方式是“收缩式”,王帅父母的处理方式是“放开式”。专家认为,父母盲目剥夺孩子对压岁钱的处理权,容易给孩子造成理财的消极心理;而一味地放权不管,容易使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这两种对待压岁钱的处理方式都是不明智的,明智的做法是利用收压岁钱的机会,积极引导孩子学习如何管理和规划这笔钱,让孩子从小体验到理财与合理收支的乐趣。

  一般来说,压岁钱带来的典型“后遗症”就是父母的心理负担:如果把压岁钱交给孩子,父母就担心他还没有自控的能力,就会胡乱花掉,由父母保管又担心孩子不乐意,孩子可能就会觉得父母不尊重他。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既能让孩子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同时让他从小学会理财,为将来理财打好基础?对此,有关理财专家认为,从小培养孩子对压岁钱的管理能力意义深远,幼年时期接受的财商教育将影响孩子一生的理财观念。专家说培养孩子的财商,重在引导他。

  教孩子学会认真对待压岁钱,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理财专家指出,当理财教育出现苍白无力的感觉时,父母应该在把握好给孩子压岁钱数量的同时,对孩子的花钱方式进行指导,通过让孩子支配压岁钱,培养他的独立意识、节约美德、自制能力及与人为善的品德。

财商培养建议:

  1.不要全额“没收”孩子的压岁钱。

  有的孩子喜欢上网吧,为了避免孩子用压岁钱去网吧,父母就会把孩子的压岁钱全部“没收”。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一方面,父母不要全额“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另一方面,父母也不应该把压岁钱都交给孩子支配。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理财规划,明确告知孩子,压岁钱的所有权归他,在取得孩子的同意后,视家庭经济状况用作学费、购买学习用品费、平时零花钱等,使压岁钱成为孩子个人理财的起点,旨在培养他的理财观念,帮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让孩子在银行开设储蓄账户。

  孩子的认知能力很强,越早接触一些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越有利于孩子良好财务观念的树立。父母不妨带着孩子到银行,用压岁钱给他开设一个银行账户,亲自指导孩子如何在银行柜台填写存单、查看利率表,办理存钱、提款等业务。

  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亲手将自己的压岁钱存入个人账户,一年后连本带息取出来,父母再为他凑上一部分钱再存,这样三五年下来,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财富在不断增长,相信他也一定会对与这笔钱相关的理财信息十分感兴趣,自觉学习理财知识。

  郑州某中学初一学生张涛,父母在他8岁时就给他在银行开设了储蓄账户,让他自己学习理财。张涛把过年收到的红包都存到了这个储蓄账户上,还把平时父母给他的零花钱节省下来,也都存到了这个账户上。目前,张涛的个人储蓄账户上的钱已经到了两万多元,他心里非常高兴,他说他可以为父母减轻负担了,因为他想自己交大学学费。

  3. 让孩子用压岁钱买保险产品。

  让孩子的压岁钱变成保险费也是一种不错的合理支出,这样既可以不让孩子乱花钱,又给了孩子一份保障,同时也让孩子对保险有了一定的认识。要知道,保险也是理财的一种重要方式。

  目前,保险公司专门为青少年量身订做的保险产品种类很多,其中包括健康险、人身意外伤害险、教育险等。比如,父母可以考虑让孩子购买教育基金保险,将每年的压岁钱作为一项长期投资来经营,这样可以为孩子的求学之路提供一份可靠的资金保障,也使孩子意识到自己所受的教育需要家庭付出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从而倍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

  4. 捐助希望工程或慈善事业。

  希望工程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不仅使贫困地区千千万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一般而言,社会慈善事业包括两种,一是慈善救济,一是慈善教育。慈善救济就是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而使其生命难以为继而对其衣食住行施以物质的援助,这是对人的身体的救助,是一种消极的慈善救助行为。所谓慈善教育,就是在人的基本生存有所保障的前提下,为提高其精神、文化的修养及谋生的技能而为其提供的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对人的心理的救助,是一种积极救助行为。

  如果让孩子为希望工程或慈善事业捐款,无疑是为爱心工程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当然,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

  5.用压岁钱建立理财目标。

  父母可以让孩子用压岁钱建立他的理财目标,比如,孩子想买一台电脑,可能压岁钱并不够用,那么,这时候,父母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问他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引导孩子懂得,除了用自己的压岁钱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赚钱购买,比如暑假打工等,让孩子亲自动手实践去创造“价值”。这样,压岁钱就成为孩子理财目标的根本基础。

试着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

  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这是他应该有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他理解父母在操持这个家时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把家庭的财务状况公开,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理财管理之中,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员,而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被保护的包袱。

  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财经”:支出和收入。其实,这不应该只是大人知道的事情,让孩子知道这些账目也非常有必要。理财专家建议,家庭理财也应该让孩子参与,要让他起码知道家庭是怎样理财的。

  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这是他应该有的权利和义务,比如让他知道父母为他做了些什么。把家庭财务支出情况在孩子面前公开,有助于他理解父母在操持这个家时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一般来说,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他的学习欲望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但如果一味地和他讲一些理财的大道理,那么,他就会对此感到麻木,甚至会反感。所以,一旦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理财之中,可以很容易让他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理财,更能提高他多方面的能力和责任感。

  

  一直以来,迟滨都不喜欢听父母给他说赚钱有多么的辛苦,维持家庭有多么的困难。有一次,迟滨因为向母亲要钱,母亲没有及时给他,他竟然大发脾气。实际上,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孩子,父母应该注意造成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迟滨的父母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件事,于是就求助于一位做理财顾问的朋友。朋友告诉他们,孩子的本质并不坏,他只是不知道钱来得很不容易,所以有必要让他知道家庭的财务状况,也有必要让他知道,不能因为他一个人的花钱欲望而打乱整个家庭的理财思路。

  于是,迟滨的父母就把家庭的财务公开。他们在自己分卧室张贴了一张财务表,每天都做记录。出于好奇,迟滨就偷偷过去看。开始的时候,他并看不懂,而他的父母也不给他解释什么。

  越是这样,迟滨就越发觉得非要把它弄明白不可,于是,他开始注意家庭的开支情况。等他看明白后,她才知道,原来家庭的开销的很大一部分是为自己支出的,他渐渐地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而她自己也从此对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把家庭财务状况公开,让孩子也知道其中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父母提高自己的理财水平,更能有效地影响孩子的理财能力。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都跟在父母身边,他也将会立业成家,如果他把自己的财务搞得一团糟,甚至是毫无计划,将对孩子的未来前途产生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让孩子多做实际的训练是理财最重要的元素,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尝试让孩子做主,参与家中的理财大事。家中的理财大事有很多,比如购买较昂贵的家具、电器,买车,搬家,甚至是父母换工作等事情,都可让孩子参与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让他协助做出分析和决定。

  

  方琼一家现在住的房子是一处只有60多平米的两居室,他的父母希望搬到一间较大的房子,于是,他们决定搬到同区某处100多平米的三居室。

  刚开始的时候,方琼的父母与方琼一起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家庭会议,决定了一些概括的要求,例如应该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租房子和买房子的价钱分别是多少?在家庭财务上怎么安排?……

  当有了这些指标后,他们一家就开始分工合作,由方琼的父母安排房地产经纪人,方琼则做一些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工作,例如,搜集报纸上的房产广告、近期房产成交的资料,甚至访问住在他们要买的房子附近的同学等。

  几天后,资料搜集等工作完成了。于是,他们就举行了第二次家庭会议,来决定最后的目标。在这个会议中,方琼为父母做出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当然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方琼为父母讲解的时候,他的父母也踊跃发问,以进一步让方琼搞清楚自己的想法。会议完毕后,全家有了最终的定论,他们决定买房子。这时候,方琼的父母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以表示对方琼辛勤工作的支持。

  

  可见,父母对于孩子的决定一定要持肯定的态度,即使最后并没有按照孩子的意见行事,也应该对于孩子的参与报以鼓励和赞赏。当他们有权去决定这些重要的事情时,除可作为理财训练的工具外,更可加强他们的自信,肯定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财商培养建议:

  1.建立家庭财务报表。

  这个财务报表应该做成表格式的,力求简单明了,让孩子能够一看就能明白。这样,当向孩子公开家庭财务情况的时候,孩子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了解报表中的内容,这时候,父母可以适时地向孩子做一些解释,让他知道家庭的财务开支情况,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欲望和扎实的理财基础。

  建立家庭财务报表是家庭理财的一个有效的科学依据,而且,还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

  2.与孩子分享家庭财务状况。

  如果父母能够早一点与孩子分享家庭的财务状况,当孩子立业成家时,就会知道怎样处理家庭中的财务问题。

  要让孩子知道,他每天住在家中,各项的财务状况均与他有着切身的关系,比如家中水、电、气的开销情况等,都应该让孩子知道。所以父母若能从家中开始,孩子将会更容易吸收各种理财概念,这比单与他研究理论实际和有用得多。

  关于分享的内容,对于年幼的孩子,可集中在分享家庭的每月的收入、父母的工资、水费、电费、电话费等账单。可以通过让孩子了解收入来源、金钱的运用和每月盈余的情况,让他明白收支平衡表。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与他分享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包括家庭的资产及投资收益、家庭的负债、住房的银行按揭贷款等。此外,也可以与孩子谈谈将来的计划,父母工作变化、未来的经济状况对家庭带来的影响等。

  3.在家中定期举行财务例会。

  父母可以在家中定期举行关于家庭财务方面的例会,一家人商讨家庭的财务状况,在举行例会的时候,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小食品,以此来保持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尽量保持开放的态度,甚至一些重大的家庭决定,例如买房子、搬家等,也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统筹安排能力,还能让孩子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像父母一样为家庭理财做出贡献,从而提高孩子的理财积极性,培养他的理财智慧。

  4.让孩子知道他应该知道的。

  作为父母,在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一些情况。比如,应该让孩子了解你家每天收入多少钱,支出多少钱,知道父母的收入分别是多少。知道家里每天必须购买什么,有多少钱存起来,家里有没有存款,有多少用来赡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里最近有没有大的花销计划,比如买房或买车等,哪些开支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的……

  当孩子知道这些以后,时间长了,说不定哪一天他会向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能帮家里省下一大笔钱。

  孩子应该学会驾驭金钱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驾驭金钱,善于驾驭金钱,做金钱的主人,而不会被金钱驾驭,成为金钱的奴隶。

  

  在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时,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一点:要让孩子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做金钱的奴隶。也就是说,在金钱面前,孩子不是奴仆而是主人,对金钱是一种支配的心态,而不是被金钱支配。

  金钱会让人们更自信,更充分表达自我,但同时也会因为把握不住一个合适的“度”而让人走向反面。一定要让孩子领会“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金钱却可以把人送进坟墓”的深刻道理。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钱,好比人的第六感官,缺少了它,就不能充分调动其他的五个感官。”从中,可以感受到金钱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告诉人们要自信,但是如果财大气粗,就会变得自负。拿破仑·希尔还指出,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存款,会使人更轻松自在。但是,有时候又难免落入“卖弄”、“炫耀”的俗套。

  罗伯特·T·清崎是《富爸爸 穷爸爸》一书的作者,他曾说:“许多人还有这样的陈旧观念,金钱是不合法、不道德和堕落的象征。金钱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工具,金钱的坏处并不在于金钱本身。而是金钱滋生的贪婪、恐惧和无知,它们才是不道德的。就像一支钢笔,可以用来书写好的文字,也可以用来书写不好的文字。金钱就是金钱,穷人有时会认为,金钱会让他们堕落。但金钱不会让人堕落,只会让堕落者更堕落,让白痴更愚蠢,让慷慨者更慷慨,这都和金钱本身无关。”

  

  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认清金钱的作用,明确花钱的目的,制定合理可行的消费计划,按照自己的需求明明白白地分配和管理自己的金钱,从而学会驾驭金钱,善于驾驭金钱,做金钱的主人,而不会被金钱驾驭,成为金钱的奴隶。

  金钱,虽然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也仅仅是个基础而已。西方专家曾做过实验,论证幸福与金钱的关系,最后的结论是1︰0.25,也就是说当幸福为1时,金钱只占其中0.25。也就是说,只要拥有了保障生存、衣食无忧的金钱,一个人和比尔·盖茨在拥有和感受幸福的命运和机会上,几乎是平等的。但前提是他必须和比尔·盖茨一样,做到不被金钱控制,不成为金钱的奴隶!

  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70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葛朗台”?

  可另一面的事实却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吝啬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他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

  比尔·盖茨总是告诉妻子,自己努力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钱。对待这笔巨大的财富,他从没有想过要如何享用它们,相反在使用这些钱时却很慎重。

  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宾车位。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宾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盖茨认为那是超值收费。

  比尔·盖茨与妻子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由于工上要才不得不光顾一些高级餐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到一些咖啡馆。有时还会一块光顾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店,在西雅图有法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南美一些国家的人开设的商店,在那里可以找到这些国家的一些特色商品。

  在私人的金钱花费上,比尔·盖茨非常节制,但是在事业上,有时他会不惜重金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时候,比尔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得市场,那时,他并不在乎钱的问题。

  另外,比尔·盖茨还创建了比尔-梅琳达慈善基金会,帮助世界上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

  的确,比尔·盖茨是金钱的主人,他特别善于驾驭金钱。不可否认,金钱是最好的仆人,但却是最坏的主人。当一个人以它为主时,它会无止尽地向他索取一切:比如健康,年轻时拼命赚钱以致牺牲健康,年老时又拼命花钱恢复健康,其实人生本不需要这么辛苦。

  有句话说得好,人如果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还有什么益处呢?一个人还能拿什么换取生命呢?一个人如果把金钱当作主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赔上自己的幸福,那真是不值得!

  尽管有很多人把金钱奉为万能,但犹太人却不会受缚于金钱,不会做金钱的奴隶,不会在金钱面前俯首称臣。

  一个欧洲商人来到耶路撒冷,在路边遇到一位老者,他正安静地盘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编织挎包。挎包编得非常精致,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商人心想:“如果把这些草编运回本国,女士们挎上这种精致的草编挎包,一定会非常时尚,别有一番风情。”

  想到这里,欧洲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一美元。”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一万个草编的兜子,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两美元一件。”

  “什么?”欧洲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一万件一模一样的草编兜子,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欧洲商人还是不能理解……

  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许多现代人忘了生命里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或许,那位老者才真正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层面。金钱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人们事业成功的标志,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以及实现自身的价值。

财商培养建议:

  1.让孩子认清金钱的双重作用。

  金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与我们的生活一时一刻也不能分离。因此,父母的当务之急就是让孩子学会辨清金钱对人的双重作用,要知道金钱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以及祖国建设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金钱也能让人丧失人格,堕入花天酒地,挥霍浪费,甚至会诱使人赌博、偷盗以及贪污腐化而落入法网。

  2.让孩子明白,金钱绝不能成为他的唯一追求。

  不可否认,金钱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金钱与幸福并不能划等号,因为人类不能没有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空虚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财产,是光荣的;相反,那种用剥削、掠夺、欺诈的手段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时刻记住,他要做的是驾驭金钱的人,而不是守财奴;他追求的应该是事业和成功,而不是金钱和享乐。

  3.让孩子懂得,金钱只是一种工具。

  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财务成功,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要热爱他人并且利用金钱,而决不是热爱金钱而利用他人。让孩子认识到,一个人可以享受金钱——尊重它并使用它,但一定要记住金钱仅仅是一种工具,千万不要为金钱而活着。

  4.告诉孩子用钱的原则。

  父母要指导孩子在用钱时本着“用于有益、用之有度”的原则。“用于有益”就是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益的事,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自己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用之有度”就是指花钱要有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让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